滕王閣新成兼祠文謝二忠次陳高梧都憲韻
江上重瞻第一樓,按圖還是幾春秋。衣冠聚會清時事,歌舞銷沉異代愁。
北斗近檐星盡拱,西山迎客雨初收。俗傳澤國須雄鎮,賴有中丞肯細諏。
兩公真不愧儒冠,牛斗秋高劍氣寒。百尺新祠連閣起,萬年青史當經看。
勤王慷慨心俱盡,就義從容事總難。風馬云車無近遠,他鄉何似故鄉安。
江上重瞻第一樓,按圖還是幾春秋。衣冠聚會清時事,歌舞銷沉異代愁。
北斗近檐星盡拱,西山迎客雨初收。俗傳澤國須雄鎮,賴有中丞肯細諏。
兩公真不愧儒冠,牛斗秋高劍氣寒。百尺新祠連閣起,萬年青史當經看。
勤王慷慨心俱盡,就義從容事總難。風馬云車無近遠,他鄉何似故鄉安。
在江上再次瞻仰這第一樓,對照著圖冊,它已歷經了多少春秋。如今人們身著衣冠在此聚會,共逢清平之世,而往昔的歌舞早已消散,只留下異代的哀愁。北斗星靠近屋檐,眾星都環繞著它,西山像是在迎接客人,雨后初晴。民間傳說水鄉澤國需要有雄偉的城鎮來鎮守,幸虧有中丞愿意仔細地謀劃。文謝二位先生真不愧是儒者,在秋高氣爽的時節,他們的劍氣如牛斗星般寒光閃閃。百尺高的新祠堂連著滕王閣拔地而起,他們的事跡在萬年青史上就像經典一樣值得研讀。他們慷慨勤王,一片忠心盡付,從容就義,這事情總歸是艱難的。他們駕乘風云車馬,無論遠近,他鄉又怎比得上故鄉安寧。
第一樓:指滕王閣。
按圖:對照圖冊。
衣冠:指士大夫。
異代愁:不同時代的哀愁。
北斗近檐:形容滕王閣之高。
澤國:水鄉。
中丞:指陳高梧都憲。
細諏:仔細謀劃。
儒冠:指文人。
牛斗:星宿名,傳說寶劍精氣上沖于天,會在牛斗之間發光。
勤王:為王事盡力,此處指文謝二人挽救國家危難。
風馬云車:指神仙或英靈所乘的車馬。
滕王閣重建并為文謝二忠立祠,作者應景而作此詩。文謝二忠指文天祥、謝枋得,他們是南宋著名的忠義之士,在南宋末年力挽狂瀾,最終慷慨就義。作者可能是在當時社會相對穩定的時期,看到滕王閣的重建和紀念文謝二公的祠堂興起,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頌文謝二公的忠義精神,同時描繪了滕王閣的壯觀景象。其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自然與人文相結合,對仗工整,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它為研究滕王閣文化以及對忠義之士的紀念提供了文學素材。
新安十日程,足為千里游。江湖志汗漫,杖劍氣橫秋。
昨逢阿戎與之語,知君楚尾與吳頭。不須琵琶潯陽郭,泊此書畫滄江舟。
飄然明發向何許,長笛一聲黃鶴樓。寶帶秋波啟別筵,垂虹晚日送行船。
白云似與越山隔,明日還同吳地懸。后夜相思各杯酒,來年重會剩詩篇。
殷勤再寫橋頭景,江冷丹楓歲莫天。
瑩然有色出孚尹,舉世相看總賤珉。白鶴幽棲能脫跡,黃冠清夢不沾塵。
云根瑤草千山曉,月底璚花一室春。對酒長吟蘇武慢,其人如玉合仙真。
建溪玉餅號無雙,雙井為奴日鑄降。 忽聽松風翻蟹眼,卻疑春雪落寒江。
蘭橈回白鳥,青草破塘灣。 醉怯新羅薄,春山帶雨看。
春風吹桃花,游子未還家。 洞口桃花片,多人未曾見。
積雪滿林屋,沒我階上苔。 三日閉門坐,悄然對寒梅。 誰知先生杖,為我山中來。
七十猶好學,無人知此心。 虛懷發高論,獨許吾知音。 夫子下山去,梅花香滿林。
濁波洋洋兮凝曉霧,公無渡河兮公苦渡。 風號水激兮呼不聞,提壺看入兮中流去。 浪擺衣裳兮隨步沒,沉尸深入兮蛟螭窟。 蛟螭盡醉兮君血干,推出黃沙兮泛君骨。 當時君死妾何適,遂就波瀾合魂魄。 愿持精衛銜石心,窮取河源塞泉脈。
蓪草頭花椰葉裙,蒲葵樹下舞蠻云。 引領望江遙滴酒,白蘋風起水生文。
棖棖山響答琵琶,酒濕青莎肉飼鴉。 樹葉無聲神去后,紙錢灰出木綿花。
蟬噪古槐疏葉下,樹銜斜日映孤城。 欲知潘鬢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數莖。
海燕雙飛意若何,曲梁嘔嘎語聲多。 茅檐不必嫌卑陋,猶勝吳宮爇爾窠。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日光斜照集靈臺,紅樹花迎曉露開。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簾來。
西方太白高,壯士羞病死。 心知報恩處,對酒歌易水。 砂鴻嗥天末,橫劍別妻子。 蘇武執節歸,班超束書起。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征人歌古曲,攜手上河梁。 李陵死別處,杳杳玄冥鄉。 憶昔從此路,連年征鬼方。 久行迷漢歷,三死氈衣裳。 百戰身且在,微功信難忘。 遠承云臺議,非勢孰敢當。 落日吊李廣,白首過河陽。 閑弓失月影,勞劍無龍光。 去日始束發,今來發成霜。 虛名乃閑事,生見父母鄉。 掩抑大風歌,裴回少年場。 誠哉古人言,鳥盡良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