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丁戊山人還閩中
海內名山已遍游,西風歸臥幔亭秋。
有時見月頻呼酒,盡日看云獨倚樓。
采藥不辭松徑遠,題詩偏愛石巖幽。
拂衣我欲從君去,九曲溪邊泛釣舟。
海內名山已遍游,西風歸臥幔亭秋。
有時見月頻呼酒,盡日看云獨倚樓。
采藥不辭松徑遠,題詩偏愛石巖幽。
拂衣我欲從君去,九曲溪邊泛釣舟。
你已游遍了四海之內的名山,在秋風中回到閩中幔亭峰,悠閑地安臥度秋。有時見到明月,便頻頻呼喚美酒;整日看著白云,獨自倚靠高樓。不辭辛勞到松徑深處采藥,喜歡在幽靜的石巖上題詩。我也想拂衣跟隨你一同離去,在九曲溪邊泛著釣舟。
丁戊山人:詩人友人,生平不詳。
閩中:今福建一帶。
幔亭:福建武夷山有幔亭峰。
拂衣:表示歸隱。
九曲溪:在福建武夷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世俗事務的紛擾中,看到友人游遍名山后歸隱閩中的閑適生活,心生向往,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生活的向往和自己歸隱的意愿。其特點是通過細膩描繪友人生活展現出閑適意境。在文學上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自由生活的追求。
豈易投居止,廬山得此峰。
主人曾已許,仙客偶相逢。
顧己恩難答,窮經業未慵。
還能勵僮仆,稍更補杉松。
高步陟崔嵬,吟閑路惜回。
寺從何代有,僧是梵宮來。
暮靄連沙積,余霞逼檻開。
更期招靜者,長嘯上方臺。
孤舟方此去,嘉景稱于聞。
煙盡九峰雪,雨生諸派云。
沙寒鴻鵠聚,底極龜魚分。
異日誰為侶,逍遙耕釣群。
路窮川島上,果值古仙家。
陰洞長鳴磬,石泉寒泛花。
莓苔深峭壁,煙靄積層崖。
難見囊中術,人間有歲華。
廣澤去無邊,夜程風信偏。
疏星遙抵浪,遠燒似迎船。
響岳猿相次,翻空雁接連。
北歸家業就,深處更逾年。
難窮林下趣,坐使致君恩。
術業行當代,封章動諫垣。
已明邪佞跡,幾雪薜蘿冤。
報主深知此,憂民詎可論。
名將山共古,跡與道俱存。
為謝重來者,何人更及門。
開閣雨吹塵,陶家揖上賓。
湖山萬疊翠,汀樹一行春。
景逼歸簷燕,歌喧已醉身。
登臨興未足,喜有數年因。
苦心終是否,舍此復無營。
已致歸成晚,非緣去有程。
館空吟向月,霜曙坐聞更。
住久誰相問,馳羸又獨行。
舊山來復去,不與世人論。
得道書留篋,忘機酒滿尊。
溪軒松偃坐,石室水臨門。
應有頻相訪,相看坐到昏。
趨馳早晚休,一歲又殘秋。
若只如今日,何難致白頭。
滄波歸處遠,旅舍向邊愁。
賴見前賢說,窮通不自由。
此身西復東,何計此相逢。
夢盡吳越水,恨深湘漢鐘。
積云開去路,曙雪疊前峰。
誰即知非舊,憐君忽見容。
生平酌與吟,誰是見君心。
上國一歸去,滄波閑至今。
鐘繁秋寺遠,岸闊晚濤深。
疏放長如此,何人更得尋。
山海兩分歧,停舟偶此期。
別來何限意,相見卻無詞。
坐永神疑夢,愁多鬢欲絲。
趨名易遲晚,此去莫經時。
名高不俟召,操賦獻君門。
偶屈應緣數,他人盡為冤。
新春城外路,舊隱水邊村。
歸去無勞久,知音待更論。
放逐非多罪,江湖偶不回。
深居應有謂,濟代豈無才。
疊??晴舒障,寒川暗動雷。
誰能續高興,醉死一千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