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沙遇雨快涼
刮地風來健葛衣
一涼便覺暑光低
云頭龍掛如垂箸
雨在中峰白塔西
刮地風來健葛衣
一涼便覺暑光低
云頭龍掛如垂箸
雨在中峰白塔西
狂風刮地而來,讓身上的葛布衣服更顯輕快;一陣涼意襲來,便覺夏日的暑氣已減弱許多。云頭下的雨柱如同垂落的筷子,那雨正落在中峰白塔的西邊。
健葛衣:使葛衣更貼合身體,葛衣指葛布制成的夏衣;
暑光低:暑氣減弱;
龍掛:指從云中下垂的雨柱,因形似龍身下垂而得名;
垂箸:像垂落的筷子,形容雨柱細長的樣子。
詩人夏日行至‘上沙’時,偶遇突如其來的風雨。驟風帶來涼意,雨幕垂落的景象觸發詩興,遂作此詩記錄當下清爽愉悅的體驗。
詩以‘快涼’為核心,前兩句寫風來暑退的體感變化,后兩句繪雨落云垂的視覺景象,短小精悍地展現了夏日遇雨的鮮活場景,體現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銳觀察與生活情趣。
君為河邊草,逢春心剩生。
妾如臺上鏡,得照始分明。
十五玉童色,雙蛾青彎彎。
鳥銜櫻桃花,此時刺繡閑。
嬌小恣所愛,誤人金指環。
艷花句引落,滅燭屏風關。
妾怕愁中畫,君偷薄里還。
初謂來心平若案
越王宮里如花人,
越水溪頭采白蘋。
白蘋未盡人先盡,
誰見江南春復春。
燭與人相似,通宵遽白煎。
不應須下淚,只是為人然。
今日漢家探使回,
蟻疊胡兵來未歇。
春風渭水不敢流,
總作六軍心上血。
自從別鑾殿,
長門幾度春。
不知金屋里,
更貯若為人。
自君之出矣,
寶鏡為誰明。
思君如隴水,
常聞嗚咽聲。
輪如明月盡,
羅似薄云穿。
無由重掩笑,
分在秋風前。
洛浦風流雪,
陽臺朝暮云。
聞琴不肯聽,
似妒卓文君。
故國歸路賒,春晚在天涯。
明月夜來夢,碧山秋到家。
開窗聞落葉,遠墅見晴鴉。
驚起曉庭際,鶯啼桃杏花。
繁華堪泣帝城春,
粉堞青樓勢礙云。
花對玉鉤簾外發,
各有歸程千萬里,
東風時節恨離群。
日晚宜春暮,風軟上林朝。
對酒近初節,開樓蕩夜謠。
石橋通小澗,竹路上青霄。
持底誰見許,長愁成細腰。
酷憐風月為多情,
還到春時別恨生。
倚柱尋思倍惆悵,
一場春夢不分明。
天淡雨初晴,游人恨不勝。
亂山啼蜀魄,孤棹宿巴陵。
影暗村橋柳,光寒水寺燈。
罷吟思故國,窗外有漁罾。
妖姬未著石榴裙,自道家連錦水??。
檀口解知千載事,說盡綺羅當日恨,昭君傳意向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