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臺中友人
極目風濤愴夢思,故山迢遞雁書遲。渡江文士成傖父,歸國降人謗義師。老淚縱橫同甫策,雄心消耗稼軒詞。月明海上勞相憶,凄絕天涯共此時。
抱石申屠劇可憐,一庵待死伴枯禪。湛身難訴遺民苦,殉義誰彰故部賢。碧血縱埋非漢土,赤心不死尚唐年。扁舟但益飄零感,過海何曾便是仙!
歸來誰與話酸辛,滿目茫茫劫后塵。末俗囂凌欺客戶,長官尊重薄流民。本無曠土容安插,難恃高文濟困貧。冷守平生心跡在,朝衫零落泣孤臣。
極目風濤愴夢思,故山迢遞雁書遲。渡江文士成傖父,歸國降人謗義師。老淚縱橫同甫策,雄心消耗稼軒詞。月明海上勞相憶,凄絕天涯共此時。
抱石申屠劇可憐,一庵待死伴枯禪。湛身難訴遺民苦,殉義誰彰故部賢。碧血縱埋非漢土,赤心不死尚唐年。扁舟但益飄零感,過海何曾便是仙!
歸來誰與話酸辛,滿目茫茫劫后塵。末俗囂凌欺客戶,長官尊重薄流民。本無曠土容安插,難恃高文濟困貧。冷守平生心跡在,朝衫零落泣孤臣。
極目眺望風濤,悲傷的思緒如夢幻般涌起,故鄉路途遙遠,家書也遲遲未到。渡江而來的文人成了粗鄙之人,歸國的降臣還詆毀義軍。我像陳同甫一樣老淚縱橫,雄心壯志也如辛棄疾詞中所寫般消磨。明月照在海上,勞你相憶,此刻天涯共此凄涼。申屠抱石那樣的人實在可憐,在庵中等待死亡,伴著枯寂的禪意。投身江水也難訴說遺民的痛苦,為義殉身又有誰能彰顯舊部的賢良。碧血縱然掩埋在非漢的土地上,但赤子之心仍心系故國。乘扁舟更添飄零之感,過海又怎會成了神仙!歸來后和誰訴說辛酸,滿眼都是劫后的茫茫塵土。世俗喧囂欺凌外來之人,長官雖尊重卻輕視流民。根本沒有空曠之地可供安插,也難以依靠文章解救貧困。我堅守一生的心意還在,朝服破舊,孤臣獨自哭泣。
極目:遠望。
故山:故鄉。
雁書:家書。
傖父:粗鄙之人。
同甫策:陳同甫(陳亮)曾多次上書朝廷,提出抗金主張,未被采納,常悲憤落淚。
稼軒詞:辛棄疾的詞多表達壯志未酬的悲憤。
抱石申屠:申屠抱石,此處指代有氣節卻命運悲慘之人。
湛身:投身江水。
末俗:世俗。
囂凌:喧囂欺凌。
客戶:外來之人。
流民:流亡的百姓。
曠土:空曠之地。
高文:好文章。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處于朝代更迭、社會動蕩時期,詩人可能經歷了戰亂流亡,目睹了文人的墮落、降臣的丑惡以及遺民的苦難,內心充滿悲憤和無奈,在與臺中友人的交流中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在亂世中的復雜情感,包括思鄉、愛國、壯志未酬等。其突出特點是情感深沉、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特定時期文人的心聲和社會的動蕩,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門外春風幾度。馬上行人何處。休更卷朱簾。草連天。立盡海棠花月。飛到荼香雪。莫怪夢難成。夢無憑。
碧樹留云濕,青山似笠低。鷓鴣啼罷竹難啼。不曉天天何意、要梅肥。 昨日穿新葛,今朝御夾衣,思家懷抱政難為。只恐歸來憔悴、卻羞歸。
水月精神玉雪胎。乾坤清氣化生來。斷橋流水領春回。 昨夜醉眠苔上石,天香冉冉下瑤臺。起來窗外見花開。
薄薄羅衣乍暖,紅入酒痕潮面。絮花舞倦帶嬌眼。昨夜平堤水淺。 故人信斷風箏線。誤歸燕。夢魂不怕山路遠。無奈棋聲隔院。
臘雪溶酥,春冰浮玉,素蟾三五才過。曉來庭戶,何事五云多。盡道九天麟墜,將環佩、裊裊鳴珂。風標爽,胸中嵬磊,豪氣挽天河。 平生,橫訴志,指揮夷虜,平定干戈。看它年功業,還讓廉頗。且對江山難老,金樽滿、鯨海翻波。歌聲轉,玉人扶處,拚取醉顏酡。
我欲箋天,天無語,渺渺誰司喉舌。回看山色好,有清池似玉,一觴堪潔。卻笑幾載京華,嬌花媚柳,攪動風情如熱。何如盤阿里,自川原晝錦,石?晴雪。更醉里賡酬,花邊吟嘯,妙詞稱絕。友鶯聲切切。歌伐木、怎賦騷中?。最好是、靜中佳興,眼底繁英,四時春在那曾別。笑殺渠癡,曉鐘未動,眼無交睫。賞心處、長娛悅。花開有謝,休問先天康節。
有美朝為貴,幽尋地自偏。踐臨伊水汭,想望灞池邊。 是遇皆新賞,茲游若舊年。藤蘿隱路接,楊柳御溝聯。 道愜神情王,機忘俗理捐。遂初誠已重,兼濟實為賢。 跡是東山戀,心惟北闕懸。顧慚經拾紫,多謝賦思玄。 未躧中林步,空承麗藻傳。陽春和已寡,扣寂竟徒然。
舊時家近黑橋街,三十馀年不往來。憑仗使君一問訊,楊梅銀杏幾回開。
奔波來往一生忙,方寸包藏不可量。 用盡心機還骨立,為他人作嫁衣裳。
寒日孤城特地紅。瘦藤扶我上西風。一川平遠畫圖中。江海一身真客燕,云天萬里看歸鴻。吳山應在白云東。
銀屏一夜金風細。便作中秋意。碧天如水月如眉。已有征鴻摩月、向南飛。金尊滿酌蟾宮客。莫促陽關拍。須知丹桂擅秋天。千里嬋娟指日、十分圓。
宿雨滋蘭,輕風飐柳,新來隨處和融。幽蘭曲徑,花氣巧相通。燕子才飛又語,帶芹泥、時點芳叢。微中酒,日長睡起,心事在眉峰。 年年,春好處,聯鑣蕩槳,拾翠挼紅。任金貂醉脫,不放杯空。誰信風流一別,當時事、已逐飛鴻。云山晚,闌干罷倚,煙寺起疏鐘。
河漢下平野,香霧卷西風。倚空千嶂橫起,銀闕正當中。常恨年年此夜,醉倒歌呼誰和,何事偶君同。莫恨歲華晚,容易感梧桐。 攬清影,君試與,問天公。遙知玉斧初斫,重到廣寒宮。付與孤光千里,不遣微云點綴,為我洗長空。老去狂猶在,應未笑衰翁。
洞天福地萃名山,我喜登臨昔所慳。 五殿香嚴如在帝,九山青銷若為關。 巖前鳴鳳當年事,野外驤龍反掌間。 自顧武夷捍火吏,真祠夢想不容樊。
憶昔尋幽興未終,重來洞府訪仙翁。 十年塵世身將隱,千年華陽路暗通。 山水只如前日好,松杉似與老人同。 明朝又入黃塵去,回首青山一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