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慶陳偉歸安慶二首
羅浮春色自君來,萬疊云山紫翠開。無限風光皆落手,袖中歸去有蓬萊。
浮云殘雨總瀟然,留得羲皇太古天。明月滿船湖上路,棹歌光霽杳無邊。
羅浮春色自君來,萬疊云山紫翠開。無限風光皆落手,袖中歸去有蓬萊。
浮云殘雨總瀟然,留得羲皇太古天。明月滿船湖上路,棹歌光霽杳無邊。
自從你到來,羅浮山的春色仿佛也隨之而來,層層疊疊的云山展現出紫翠的色彩。無數的風光都被你收入囊中,你衣袖間仿佛帶著蓬萊仙境般的美景歸去。天上浮云和殘雨都顯得瀟灑自然,仿佛留下了遠古伏羲時代的純凈天空。明月灑滿了湖中的船只,在湖上行船,船槳劃動,歌聲與清朗的月色交融,那景象悠遠無邊。
羅浮:山名,在廣東境內。
紫翠:指山巒呈現出紫和翠綠的顏色。
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這里形容美景。
瀟然:瀟灑自然的樣子。
羲皇太古天:指遠古伏羲時代的自然、純凈的天空,寓意寧靜、古樸。
棹歌:劃船時唱的歌。
光霽:指月光清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可知是送友人楊慶陳偉歸安慶。可能是在春天,友人來到羅浮山游玩后準備歸去,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送別之情和對自然、友人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優美,意境營造出色。它以自然之景烘托送別之情,展現了詩人較高的文學素養,在送別詩中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吾見夫子德,誰云習相近。
數仞不可窺,言味終難盡。
處喧慮常澹,作吏心亦隱。
更有嵩少峰,東南為勝引。
夫子高世跡,時人不可攀。
今予亦云幸,謬得承溫顏。
良策資入幕,遂行從近關。
青春灞亭別,此去何時還。
大德詎可擬,高梧有長離。
素懷經綸具,昭世猶安卑。
落日去關外,悠悠隔山陂。
我心如浮云,千里相追隨。
策名十二載,獨立先斯文。邇來及門者,半已升青云。
青云豈無姿,黃鵠素不群。一辭蕓香吏,幾歲滄江??。
散職既不羈,天聽亦昭聞。雖承急賢詔,未謁陶唐君。
薄俸還自急,此言那足云。和風媚東郊,時物滋南熏。
蕙草正可摘,豫章猶未分。宗師忽千里,使我心氛氳。
天生良史筆,浪跡擅文藻。
中夏授參謀,東夷愿聞道。
行軒玩春日,餞席藉芳草。
幸得師季良,欣留篋笥寶。
子欲適東周,門人盈歧路。
高標信難仰,薄官非始務。
綿邈千里途,裴回四郊暮。
征車日云遠,撫已慚深顧。
大名掩諸古,獨斷無不適。
德遂天下宗,官為幕中客。
驪山浮云散,灞岸零雨夕。
請業非遠期,圓光再生魄。
吾師繼微言,贊述在墳典。
寸祿聊自資,平生宦情鮮。
逶遲東州路,春草深復淺。
日遠夫子門,中心曷由展。
斤溪數畝田,素心擬長往。
繄君曲得引,使我纓俗網。
風塵豈不勞,道義成心賞。
春郊桃李月,忍此戒征兩。
官閑幕府下,聊以任縱誕。
文學魯仲尼,高標嵇中散。
出門時雨潤,對酒春風暖。
感激知己恩,別離魂欲斷。
西去意如何,知隨貢士科。
吟詩向月路,驅馬出煙蘿。
晚色寒蕪遠,秋聲候雁多。
自憐歸未得,相送一勞歌。
博士本秦官,求才帖職難。
臨風曲臺凈,對月碧池寒。
講學分陰重,齋祠曉漏殘。
朝衣辨色處,雙綬更宜看。
已見槿花朝委露,獨悲孤鶴在人群。
真僧出世心無事,
更想清晨誦經處,獨看松上雪紛紛。
上人遠自西天至,頭陀行遍南朝寺。
口翻貝葉古字經,乍來松徑風露寒,遙映霜天月成魄。
后夜空山禪誦時,佛川此去何時回,應真莫便游天臺。
還鄉不見家,
年老眼多淚。
車馬上河橋,
城中好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