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禮部呂秉之郎中畫冊
衡門俯寒江,隱隱脩竹下。鼓棹問奇人,扁舟快于馬。
危山聳如人,絕壑下如阱。居然垂釣翁,相呼不相應。
涼宵萬籟息,明月流天中。放舟出浦口,仰面承江風。
云浮天外峰,煙斷江頭樹。倚岸得綸竿,漁家不知處。
衡門俯寒江,隱隱脩竹下。鼓棹問奇人,扁舟快于馬。
危山聳如人,絕壑下如阱。居然垂釣翁,相呼不相應。
涼宵萬籟息,明月流天中。放舟出浦口,仰面承江風。
云浮天外峰,煙斷江頭樹。倚岸得綸竿,漁家不知處。
簡陋的門戶俯臨著寒冷的江水,在隱隱約約的修長竹子之下。劃著船去尋訪奇人,小船行駛起來比馬還快。險峻的山峰像人一樣聳立,幽深的溝壑像陷阱一樣向下延伸。竟然有個垂釣的老翁,呼喊他卻沒有回應。清涼的夜晚萬籟俱寂,明月在天空中流淌。駕著船駛出浦口,仰起臉迎著江風。云朵飄浮在天外的山峰上,煙霧隔斷了江頭的樹木。靠岸拿到釣竿,卻找不到漁家的住處。
衡門:簡陋的門戶。
脩竹:修長的竹子。
鼓棹:劃槳,指劃船。
危山:險峻的山。
絕壑:幽深的溝壑。
萬籟:自然界萬物發出的各種聲響。
綸竿:釣竿。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可能是詩人在看到禮部呂秉之郎中畫冊中的江景圖后有感而發,畫冊中的畫面引發了他對寧靜自然生活的向往,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江景及尋訪奇人的過程,展現出寧靜自然之美。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一水長流出澗溪,從山綿密與云齊。 武陵橋上觀春色,自笑劉郎去路迷。
五馬攜壺上臥龍,四夔聯騎與游從。 山中古柏歲寒色,應為清流作意濃。
老來無意謁侯門,自愛梅花水月村。 更擬孤山結茅屋,杖藜聊復信乾坤。
誰主誰為客。嘆人生、別離容易,會逢難得。省戶高門十年夢,瞥忽渾如昨夕。風不定、亂云飛急。本自無心圖富貴,也元知、富貴無緣逼。且還我,兔園策。 誰知一曲柯亭笛。向天涯、依然解后,長安本色。怪我阿奶今老眼,已是看朱成碧。但猶記、黃裳曾識。多謝殷勤無以報,愿阿奶、長健如今日。送公子,上霄極。
怕年來年去,漸雅志、易華顛。嘆夢里青藜,間邊銀信,望外朱轓。十年竟成何事,雖萬鍾、於我曷加焉。海上潮生潮落,山頭云去云還。人生天地兩儀間。只住百來年。今三紀虛過,七旬強半,四帙看看。當時只憂未見,恐如今、見得又徒然。夜靜花間明露,曉涼竹外晴煙。
只記來時節。又三年、朱煒過了,恰如時霎。獨立薰風蒼涼外,笑傍環湖花月。多少事、欲拈還輟。扶木之陰三千丈,遠茫茫、無計推華發。容易過,三十八。 此身待向清尊說。似江頭、泛乎不系,扁舟一葉。將我東西南北去,都任長年旋折。風不定、川云如撇。惟有君恩渾未報,又故山、猿鶴催歸切。將進酒,緩歌闋。
此別情何限。最關情、一林醒石,重湖賓雁。幾度南樓攜手上,十二闌干憑暖。肯容我、樽前疏散。底事匆匆催人去,黯西風、別恨千千萬。截不斷,整仍亂。 三年瞥忽如飛電。記從前、心情雙亮,意詞交劃。千古黎蘇登臨意,人道于今重見。又分付、水流冰泮。滿腹余疑今誰問,上牛頭、凈拭乾坤眼。聊爾耳,恐不免。
公在春官我已歸。公來東蜀我居西。及公自遂移潼日,正我由潼使遂時。 如有礙,巧相違。人生禁得幾分飛。只祈彼此身長健,同處何曾有別離。
天地一大物,扶植要人才。人才誰是,不肯隨俗強追陪。與我言兮我愿。莫我知兮誰怨。全仗帝為媒。此意久寥闊,今見者留臺。笏圍腰,書創屋,騎籠街。時賢白盡須發,老子抑名齋。更取堂名淇綠。要把北山萬竹。一日倚云栽。自處只如此,將相任時來。
自有天然真富貴,本來不為人妍。謹將醉眼著繁邊。更擎高燭照,驚攪夜深眠。 花不能言還自笑,何須有許多般。滿空明月四垂天。柳邊紅沁露,竹外翠微煙。
敬齋一則話,傳自南軒翁。 于湖金玉之,諸老歸下風。 不使掌帝制,嗟哉吾道窮。 遺像今偉然,吾敬司封公。
紅葉鋪霜撼御階,繡蓮塵蹴襯羅鞋。 袖沾鶯翅調簧語,墮卻銜翹入鬢釵。
寶榭簾鉤卷月窗。縷衣金樣褪,泛馀香。卿卿榮耀寵恩光。三竿日,顰翠楚山長。螺髻戛浮觴。鳳奩塵瑩恨,?*霜。賣珠樓外串離腸。春殘夢,今夜擬高唐。
喜綴真仙讌禁林,玉堂新事好供吟。 天章刻石興風雅,宸翰書牌耀古今。 勢逸奪回龍鳳跡,調高流入管弦音。 光凝玉斝瓊漿潤,冷布花磚藥樹陰。 地貴每朝金殿近,景清如到玉壺深。 得陪嘉會榮觀大,虔效賡歌樂圣心。
石上泉華噴猛霜,境奇因此闢禪坊。 使君環笏留何用,枯木千馀滿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