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臞
宦途長憶舊山薇,名跡無勞問是非。稽古例應吾輩瘠,匡時天遣福人肥。
手栽紫朮堪供酒,體稱青荷欲制衣。循吏囑君三十載,卻從遺老試松圍。
每于山澤愛儒仙,貌瘦心腴事果然。露飽枯腸塵外客,雪清吟骨匣中賢。
羲經筆錄三分注,膳譜囊封十字纏。他日浮丘堪問道,一簞容與鶴分田。
宦途長憶舊山薇,名跡無勞問是非。稽古例應吾輩瘠,匡時天遣福人肥。
手栽紫朮堪供酒,體稱青荷欲制衣。循吏囑君三十載,卻從遺老試松圍。
每于山澤愛儒仙,貌瘦心腴事果然。露飽枯腸塵外客,雪清吟骨匣中賢。
羲經筆錄三分注,膳譜囊封十字纏。他日浮丘堪問道,一簞容與鶴分田。
在仕途上常常懷念故鄉山中的薇菜,聲名事跡無需去計較是非對錯。研習古事按理我們這類人會清瘦,匡救時局上天讓有福之人富足。親手栽種的紫術可以用來釀酒,身材適合用青荷來制作衣服。囑托那些良吏三十載,再去問問遺老松樹的樹圍。常常在山林湖澤中喜愛那些儒仙,果然是外貌清瘦內心豐腴。像飽經霜露有著枯腸的世外之人,如雪般清逸有著吟骨的匣中賢才。記錄《易經》寫下三分注釋,用袋子封好膳譜十字纏繞。日后若能向浮丘公問道,愿與仙鶴共享一簞之地。
山薇:山中的薇菜,常象征隱居生活。
稽古:研習古事。
紫朮:即白術,可入藥。
青荷:青色的荷葉,古人有以荷葉為衣的想象。
循吏:奉公守法、清正廉潔的官吏。
儒仙:有儒者風范的仙人般人物。
羲經:指《易經》,傳說伏羲畫八卦,故有此稱。
浮丘:浮丘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仕途上有所經歷,對官場的紛擾感到疲憊,從而向往隱居生活。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動蕩或官場的復雜,促使詩人產生了這種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儒仙般人物的贊賞。其特點在于營造了清幽的意境,運用典故和對比手法豐富內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文學素養。
刈芝蒼松根,觸石得鳴玉。泠泠澗底聲,瀉破寒蕪綠。
抱甕出云中,夕陽下西麓。
悲翠戲翻荷葉雨,鷺蔦飛破竹林煙。 時沽村酒臨軒酌,旋碾新茶靠石煎。
月被云迷,花逢雨折,古今缺事難全。一夜江風,無端吹墜塵寰。芳心枉自如霜潔,怎禁它、一例摧殘。證前生、欲訴梅花,夢斷孤山。 含葩自是儂于畫,到飄零狼藉,同此凄然。綠章誰奏,柔魂莫問青天。斜陽依舊迷蝴蝶,妒雙飛、怕卷簾看。任東風、收拾春光,莫惜華年。
寂寞重簾庭院悄。門掩梨花,燕子歸來早。寒食清明都過了,池塘又見荷錢小。 極目荒煙迷古道。冀北江南,夢逐征鴻渺。盼得魚書偏草草,近來肥瘦誰知曉。
鶴友琴交,云盟月契,也曾自許清幽。桐葉風翻,泠然已是新秋。輕綃漫試羅襦薄,恨年光、總付悠悠。問長空、一樣清輝,為恁遲留。 從今憶昔都如夢,自賞音人去,未譜清謳。云暗銀屏,憑欄觸目牽牛。今生命薄原如紙,又何消、寫出新愁。最堪憐、石上三生,緣在情休。
欲呼云雨沃焦田,裊裊籃輿入翠煙。 萬仞孤高隨鳥道,一潭澄碧快龍眠。 浮丘黃帝真成道,漢武秦皇謾學仙。 但愿甘霖慰枯槁,豈知衰朽得神憐。
花月人千古,乾坤土一抔。 霜疑鉛粉剩,苔認翠鈿留。 孤冢埋幽恨,寒煙愴暮愁。 相看憐病骨,清淚灑松楸。
腰支裊裊力微微,滾滾紅塵拂羽衣。 掩月鬢邊星獨墜,石榴裙底鳳雙飛。
陽華妙處吾能說,泉響風搖環佩聲。 定是山靈嫌俗駕,電光制過雨如傾。
遙指斷崖如削瓜,碧云一朵是陽華。 莫言空洞中無物,須信嶄巉不可家。 已聽泉聲響環佩,更看山色媚煙霞。 一邱一壑平生事,不覺歸鞍帶暝鴉。
沿崖渡水六七里,劃見幽巖畫屏倚。 卻躡長虹信步行,下瞰淺清皆腳底。 漫郎泉石之董狐,妙語品題良不誣。 千巖萬壑果何似,吾家九疑真不如。
雨余山色媚晴暉,無呈孤云自在飛。 坐到黃昏尤不惡,載將明月滿船歸。
風葉敲窗,露蛩吟甕,謝娘庭院秋宵。鳳屏半掩,釵花映燭紅搖。潤玉暖,膩云嬌。染芳情、香透鮫綃。斷魂留夢,煙迷楚驛,月冷藍橋。誰念賣藥文簫。望仙城路杳,鶯燕迢迢。羅衫暗摺,蘭痕粉跡都銷。流水遠,亂花飄。苦相思、寬盡春腰。幾時重恁,玉驄過處,小袖輕招。
又遠到元宵臺榭。記輕衫短帽。酒朋詩社。爛漫向、羅綺叢中,馳騁風流俊雅。轉頭是、三十年話。 量減才慳,自覺是、歡情衰謝。但一點難忘,酒痕香帕,如今雪鬢霜髭,嬉游不堪深夜。怕相逢、風前月下。
裊裊垂絲不自持,更禁日炙與風吹。 仙家見慣渾閑事,乞與人間看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