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歌二首 其二
天地方否塞,虎狼當路隅。
衡門壁四立,不受塵世污。
一身既潔清,亦足為歡娛。
此心如白云,翛然在太虛。
巢由寄空山,安知有唐虞。
天地方否塞,虎狼當路隅。
衡門壁四立,不受塵世污。
一身既潔清,亦足為歡娛。
此心如白云,翛然在太虛。
巢由寄空山,安知有唐虞。
天地之間如今閉塞不通,虎狼般的惡人當道。我居住的簡陋房屋四壁直立,不沾染塵世的污濁。我自身保持高潔純凈,這也足以讓我感到歡娛。我的心就像白云一樣,自由自在地飄浮在天空。巢父和許由隱居在空山之中,哪里會知道有唐堯和虞舜的盛世。
否塞:指世道艱難,政治黑暗。
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房屋。
翛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樣子。
太虛:天空。
巢由:巢父和許由,都是古代的隱士。
唐虞:唐堯和虞舜,傳說中的圣明君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政治黑暗、世道艱難的時期,詩人目睹了惡人當道、社會混亂的現象,于是通過詩歌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堅守高潔品質的志向。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黑暗現實的批判和對高潔品質的堅守。其突出特點是意象鮮明、情感真摯,運用象征和用典等手法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古代文人在亂世中追求精神獨立和高潔品格的傳統。
關河梗后草初肥,開遍桃花始見飛。異國有巢終是客,故鄉無主亦思歸。誰憐煙雨身空瘦,應悔呢喃舌已非。一自朱樓人薄倖,幾回春夢斷烏衣。
楚臺云起遠,漢苑雨來微。曉濕宮城旆,寒沾陛楯衣。溝中隨葉墮,爐畔帶煙飛。坐詠西清暇,君王召對稀。
裊裊春風響佩環,頓驚鶯語度重關。幾番花信年光老,錯覓銜泥舊燕還。
赤日西沉夜漸涼,茅青成片逐風香。陌阡委曲沿蕪草,丘壑高低借月光。明滅螢星飛莽壟,稀微燈火爍農莊。蟲歌蛙鼓相隨送,一路推敲入韻章。
放鶴仙人不可招,斷河殘月夜聞簫。別來欲問春消息,花落西泠第二橋。
夫差臥薪日,勾踐嘗膽時。人生各有志,況乃身踐之。寧知姑蘇鹿,巳與西施期。空令千載下,痛恨于鴟夷。
樓臺倒影浸虛泓,嘉樹擎寒不盡青。何日過橋分半景,傍云同筑草玄亭。
異時忘言人,馬鬣今宿草。生平不如意,欲伴寒木槁。遂令藜莧腸,更盡組繡巧。三年對空案,誦子詩可飽。從來文字工,不解顏色好。相逢期后身,再訪西院老。
振衣山畔寺,載酒寺邊樓。笛散千峰雨,砧傳萬井秋。地因邀月勝,人擬御風游。不盡蕭森氣,寒江正北流。
吳門昔有隱君子,家住洞庭山上頭。詩律深嚴唐句法,衣冠典雅晉風流。閒看白鹿眠深草,時許沙鷗近釣舟。萬事從今總零落,獨馀明月照荒丘。
蓬萊閣前春水生,丹邱之鳳雙飛鳴。滄波照見云錦色,碧落散作簫韶聲。豈無仙人下刷羽,亦有隱者來濯纓。池上于今望吾子,一曲陽春歌太平。
才華落落共稱賢,闕里衣冠奕世傳。明日馳心千里外,何時聚首五云邊。停鞭謾酌青尊酒,看劍重歌白雪篇。相府平安遙致問,秋風旅雁正翩翩。
勝境不可得,生綃馀舊圖。丹青初彷佛,塵土半模糊。蝴蝶飛疑去,波濤折轉無。良工今豈有,為爾一長吁。
因見落花心覺悟,薄羅襟上淚痕乾。容顏縱似花枝好,能得君王幾日看。
土曠深耕少,江平遠釣多。生平皆棄本,金革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