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德州不及訪于鱗有寄
渭河新水淼漫漫,東望踟躕思萬端。
我自可無衰鳳嘆,君今仍作臥龍看。
歸鴻落照鄉心劇,立馬浮云岱色殘。
豈是剡溪偏興盡,古來天上聚星難。
北風吹土染征裘,岐路安期可自由。
疋練轉深吳馬色,千金不散鮑山愁。
青萍合日方為劍,白雪寒時獨倚樓。
最好漸圓新夜月,片帆無賴下揚州。
渭河新水淼漫漫,東望踟躕思萬端。
我自可無衰鳳嘆,君今仍作臥龍看。
歸鴻落照鄉心劇,立馬浮云岱色殘。
豈是剡溪偏興盡,古來天上聚星難。
北風吹土染征裘,岐路安期可自由。
疋練轉深吳馬色,千金不散鮑山愁。
青萍合日方為劍,白雪寒時獨倚樓。
最好漸圓新夜月,片帆無賴下揚州。
渭河新漲的水浩浩蕩蕩,我向東眺望,心中思緒萬千。我本不必發出像孔子那樣鳳鳥不至的哀嘆,而你如今仍像隱居的臥龍一般。歸鴻在落照中更勾起我濃濃的思鄉之情,我立馬遠望,泰山的景色在浮云中已漸顯殘敗。難道是像王子猷一樣乘興而來、興盡而返嗎?自古以來賢才相聚就很難。北風吹起塵土染臟了我的征衣,在岔路口我哪能自由行事。如白練般的水流讓吳地的馬顯得更有色彩,可再多錢財也消解不了我對鮑山的憂愁。青萍劍要等到與日相合時才顯出它是寶劍,我在寒雪中獨自倚樓。最美好的是那漸漸變圓的新月,可那片孤帆卻無情地駛向揚州。
于鱗:指李攀龍,字于鱗,明代著名文學家。
淼漫漫:形容水勢浩大。
踟躕:徘徊不前,猶豫不決。
衰鳳嘆:孔子曾感嘆鳳鳥不至,這里表示感慨賢才不遇。
臥龍:指隱居的賢才,這里喻指于鱗。
劇:強烈。
岱色:泰山的景色。
剡溪興盡:用王子猷雪夜訪戴逵,至門而返,言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之事。
天上聚星:喻賢才相聚。
征裘:旅途中穿的皮衣。
岐路:岔路。
安期:傳說中的仙人安期生,這里指自由之人。
疋練:形容水流像白色的絹。
鮑山:可能代指作者心中的憂愁之地。
青萍:寶劍名。
白雪:喻高潔的品格。
該詩創作于作者路過德州卻未能拜訪李攀龍之時。明代文學復古思潮盛行,李攀龍是“后七子”的領袖人物,在文壇有重要地位。作者可能因行程匆匆等原因錯過與友人相見,在旅途中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自身的復雜情感。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自身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意境雄渾、情感深沉,運用多種表現手法使詩歌內涵豐富。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明代復古派詩人的創作風格,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游和情感交流。
何處名蘭若,依山結草堂。
花枝法雨潤,心地佛燈光。
浮世囂塵隔,空門歲月長。
林間有啼鳥,聽法亦來翔。
未訪鄱陽范與顏,雁山深處且投閑。
紫泥長記曾同召,丹陛何繇更對班。
我媿未行平日志,公應不創昔時艱。
筆端能制人生死,兼有劉郎在道山。
我欲效元子,漫浪居退谷。
不效楚大夫,醒清葬魚腹。
前非戀高牙,今豈嗜湖目。
兩旬非不遲,一日靡容速。
直為退之規,寧覬塞翁福。
未易論乘除,不須生怨讟。
江水照吾心,宜將正辭祝。
白帝知何處,黃山且少留。
心慙陶靖節,政愧范饒州。
桑下越三宿,江邊將半秋。
家書及祠命,何日解吾憂。
入由通濟口,出自魯家洑。
半月良已勞,大江離又復。
蒙蒙煙雨中,兩岸漁人屋。
遙山瞻石首,鄉味思海族。
此日一樽酒,再游雙植堂。
湖山浮野色,草木帶秋光。
東道德已熟,西風花更香。
相看俱老矣,會合意尤長。
山北山南已徧游,又移行李向西州。
身如孟子論行止,心愧淵明任去留。
峰頂今宵應好月,人間明日是中秋。
天池一塔遙相送,深喜浮云為我收。
木老生遲六月丹,明珠百顆照朱顏。
因渠風味思瑤柱,撩我鄉心念玉環。
路遠應難三日寄,樓高更上一層攀。
君謨譜內丁香種,宜在江陳品第間。
心欲齊賢媿未齊,遠蒙佳句警昏迷。
音如鼓瑟鏗清廟,味似煎茶鬭建溪。
憂國非同長卿病,感時端類少陵題。
二松豈是淹賢地,鳧鶩文書謾抱攜。
哀哀父母生我勞,生日不見徒悲號。
今年偶然夢三刀,二千石向鄱陽叨。
身雖五馬已二毛,烹羊擊鮮斫蟹螯。
殷勤為壽勞爾曹,愿爾它年著彩袍。
二親無恙年俱高,更與諸孫持壽醪。
滿堂賓客來英豪,會看醉臉如仙桃。
出郭上崔嵬,山川亦壯哉。
三芝誰采去,五老欲飛來。
懷古情無盡,思鄉首屢回。
論文一尊酒,天色為吾開。
流落江湖歲月侵,九重側席念公深。
漢庭寬大頒綸綍,楚閣清和幞枕衾。
大壑巨魚欣復縱,虛舟積羽可能沉。
乾坤整頓須元老,芝嶺柯山未許尋。
大似佛世界,端如玉燭時。
穆家兄弟味,楊氏子孫枝。
鄞海明瑤柱,鄱亭望秀芝。
祁寒繇政拙,去倍二誠宜。
占盡一陽月,分為六出時。
韋編照清夜,塞管落南枝。
獻中荊山玉,開成廟柱芝。
人間瑞已定,過此卻非宜。
樽前記得少陵詩,好向江頭盡醉歸。
此日風光真可惜,古來樂事巧相違。
細看八陣圖猶在,欲問三分跡已非。
惟有年年古夔國,竹枝聲里日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