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伍鐵山先生二首
千里同風事若何,玄沙白紙轉誵訛。交親散后身猶累,筆硯焚馀懶未過。只被鹿裘歸谷口,難隨鴻翮出巖阿。憑君莫舉舊時話,又教新亭淚眼多。
佛祖儒宗世盡然,我于兩者總無緣。但宜安分老農圃,免致污涂古圣賢。海內故游枕子上,山中生計钁頭邊。道人瞠目層霄外,一任滄桑日變遷。
千里同風事若何,玄沙白紙轉誵訛。交親散后身猶累,筆硯焚馀懶未過。只被鹿裘歸谷口,難隨鴻翮出巖阿。憑君莫舉舊時話,又教新亭淚眼多。
佛祖儒宗世盡然,我于兩者總無緣。但宜安分老農圃,免致污涂古圣賢。海內故游枕子上,山中生計钁頭邊。道人瞠目層霄外,一任滄桑日變遷。
千里同風的狀況究竟如何?書信往來中多有謬誤流傳。親友離散后我仍覺身心疲憊,即便焚棄筆硯懶散依舊未消。只愿身著鹿皮裘歸居山谷,難以像鴻鵠般振翅飛出山坳。懇請您莫再提起舊時往事,免得又讓我像新亭對泣般淚眼婆娑。佛道儒宗世人皆推崇,我卻與兩者都無緣分。只適合安守本分做個老農,以免玷污了古代圣賢之名。海內舊友只能在枕邊回憶,山中生計全靠鋤頭相伴。我昂首凝視高天之外,任這世間滄桑日日變遷。
玄沙白紙:指書信,玄沙代指墨,白紙指信紙。
誵(chán)訛:錯誤、謬誤。
鹿裘:粗陋的鹿皮衣服,代指隱士的簡樸裝束。
鴻翮(hé):鴻鵠的翅膀,喻指高遠的志向或仕途。
新亭淚眼:化用“新亭對泣”典故,典出《世說新語》,喻指對時局的憂憤。
故游:舊友、故人。
钁(jué)頭:一種類似鋤頭的農具。
道人:作者自稱,或指超脫世俗之人。
層霄:高空、云霄。
滄桑:“滄海桑田”的簡稱,喻世事巨變。
此詩為作者寄贈伍鐵山先生之作,約創作于經歷世事變遷、親友離散后。詩中“交親散后”“筆硯焚馀”等句,或暗示作者因厭倦世俗紛擾(如“玄沙白紙轉誵訛”的人際糾葛),選擇隱逸山林;“佛祖儒宗總無緣”“安分老農圃”則反映其遠離宗教與仕途、歸耕自守的人生選擇,創作時心境復雜,既有對舊情的眷戀,亦有對新境的釋然。
全詩以寄答友人的形式,展現了作者在世事變遷中的人生選擇:既厭倦世俗紛擾、舊友離散之痛,又安于山林農圃的淡泊生活,拒絕投身仕途或宗教。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是一首反映隱逸心境的典型之作。
無事太從容,清宵坐得同。
好風來桂圃,明月照藜涌。
林影篩衣碎,花香入酒醲。
莫歌叢桂樹,人在小山東。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擇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云手。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只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札,兄懷袖。
危峰崱屴千巖外,瘦削芙蓉入渺溟。
龍虎氣蒸鐘阜白,金焦影蘸海門青。
時平莫問山多隱,僧老方知藥有靈。
欲訪江郎舊亭館,碧云紅樹幾飄零。
平湖如畫遠山低。小小缺瓜皮。白酒一瓶攜,舉網處、銀刀正肥。
萍花洲渚,鷗波亭館,只在水東西。青笠綠蓑衣,渾不是,苕溪霅溪。
疾風吹雨打窗時,
客睡昏昏半下帷。
快意平生渾一榻,
是中真樂幾人知。
此夜清輝好,來尋第二泉。影分揚子月,光近太湖天。古砌涵秋色,空亭帶晚煙。半輪愁滴碎,斜照石欄邊。
為愛團欒景,重來翠壁間。有心常對月,無意復看山。亭浸寒光闊,泉流素影間。徘徊九龍下,疑是戲珠還。
夙昔潘郎說孟公,講聞久矣匪匆匆。
君豪不忝十才子,吾老真成一禿翁。
謝事安能謄妙墨,輟耕猶可和高風。
畫簾寂寂蒲鞭小,應許澹臺至室中。
平生跌蕩坐窮詩,今日論詩似舊時。第一義中無適莫,為君重賦楚人辭。
因君撩我強題詩,卻憶當年夢里時。不識江南好風景,采蘋人唱鷓鴣辭。
朝學中庸暮學詩,晚年長憶蚤年時。如今老大渾彫落,稍欲從君理系辭。
少矜平子四愁詩,晚學趙州十二時。千里故人不解事,書來猶寄竹枝辭。
漫說一言能蔽詩,五千同具剎那時。向來可與言詩者,得志方能不害辭。
鐵面禪師罵學詩,為憐虛度太平時。須知十萬八千偈,不比人間絕妙辭。
非是談禪非說詩,相逢無處亦無時。爐煙趺坐對終日,舊社知音去不辭。
沈沈宮漏夜無聲,
半卷珠簾見月明。
譜出《霓裳》供奉曲,
避人花下自吹笙。
故園紅豆正離離,爭說長卿又化蜞。
一縷秋心如夢令,二分明月誤佳期。
閑情擬托靈犀逗,渴病難教扁鵲醫。
群玉山頭人不見,仙云應傍翠環欹。
人間萬斛金蓮,競賞元宵佳節。
法華徹骨貧窮,斗勝不如斗劣。
室內一盞燈,燦燦心花發。
不夜光明照古今,見得分明,眼里重添屑。
一枕鼾齁樹杪眠,
從來木處不曾顛。
此中風味人知少,
蝴蝶南柯夢竟全。
一派笙歌出禹門,
波臣水伯送魚軒。
他時九子傳奇種,
赑屃真堪作外孫。
孤雁哀吟帶淚飛,
南詢雁岫釣魚磯。
尋常雁塔稱兄弟,
魚稻汀洲各捒肥。
方欣解凍入花叢,
蔌蔌俄驚萬片紅。
草木豈能勝造化,
吹開吹落任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