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王山父 其二
辦得茅廬我便歸
玉堂何處有梅枝
歲寒老樹雖荒寂
會有臘殘春到時
辦得茅廬我便歸
玉堂何處有梅枝
歲寒老樹雖荒寂
會有臘殘春到時
若能建好茅屋我便歸鄉隱居,華麗的官署里哪里能見到梅枝?寒冬的老樹雖顯得荒涼孤寂,但待臘月將盡春天終會到來。
茅廬:茅草蓋的房屋,代指簡樸的隱居居所。
玉堂:原指漢代宮殿,后多代指官署或富貴顯達之地。
歲寒:寒冬,常用來比喻艱難困境。
臘殘:臘月將盡,指冬末時節,暗含季節更替之意。
此詩為詩人向友人王山父傾訴心跡之作。詩人或因厭倦官場虛華,渴望回歸簡樸生活,故以‘茅廬’自期;又借‘歲寒老樹’暗喻當下境遇,以‘臘殘春到’傳遞對未來的希望,展現了創作時矛盾而堅韌的心境。
全詩通過生活選擇的對比與季節更替的意象,既表達歸隱之志與厭官之情,又傳遞困境中堅守希望的積極態度。語言平實,意象典型,情感真摯動人。
色空明暗,各不相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青山一洗煙華色,徐庾空流怨曲長。才子來觀商邑盛,卻歌殷武頌湯王。
右江天暮雪。輕帆掛春風,倒映湘江綠。天低浦溆遠,歸向誰家宿。遙指落花西,黃陵廟前屋。
反認他鄉是故鄉,作場皮偶合荒唐。無邊落木鳴饑鳳,千丈吟鞭系夕陽。一萬年過誰著史,八殥劫外水流觴。草間茍活曾三戶,遑辯枯稊百尺梁。
貪夫富且壽,吉士饑復寒。什襲寶燕石,白璧泥涂間。老成愧茍得,童稚羞無官。如何羊裘翁,不念歸來難。
清泠臺前風露涼,烏石古檜蟠云蒼。中秋明月海天闊,萬里一色山河長。天秀巖前望海亭,月華如練照清泠。卻從東壁重回首,石磴闌干出翠屏。
獨坐晚涼侵,客窗秋意深。風沙疑化霧,夜氣欲成霖。家務勞人倦,濃茶代酒斟。哀鴻鳴四野,一并助長吟。
與君兄弟好,短別亦傷神。舉步梅花隔,旋舟岸草新。敝襦陪杖履,馀物寄閨人。豈不美同歲,高堂有老親。
寒泉遠汲憐兒小,白粲親舂愧婦勤。饋食從今低舉案,莫教人識五噫君。
采桑女,項如罌。受教采桑,不受教觀大王。大王聘之居中房,舊衣不換新衣裳。采桑女,項如罌。宮中掩口笑喤喤,堯舜桀紂陳興亡,中宮笑口慚且惶。服后服,正后宮,卑宮室,親蠶桑。減弋獵,斥優倡。諸侯玉帛走東方,王上帝號聲煌煌。
昨雨今晴渾莫定,山深林密好開懷。遏云聲度霓裳曲,近水光搖畫舫齋。千古月華今夕勝,百年心賞幾人偕。怪來坐久衣裳濕,竹露因風墮翠崖。
高臥江濱百慮清,獨于詩思尚營營。不勞刻楮三年力,攻破劉郎五字城。
七載青氈多士服,九重紫詔五云開。熙城桃李含春雨,渭水魚龍驚夜雷。悵望德星辭壁野,相思明月照秦臺。弦歌漫奏別離調,衰柳西風無限哀。
邂逅吳郎曲水頭,吳天霞色照吳鉤。孤航不奈明朝別,千樹寒楓盡作愁。
春風顛狂復細微,吹波蕩槳動人衣。野桃葉小流鶯至,官柳條長江鱭肥。稍別未嫌頻作惡,相逢自識固應稀。腐儒竊祿真何補,望望滄洲白石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