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其三
陽和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戲蝶游蜂。深入千花粉艷中。
何人解系天邊日,占取春風。免使繁紅。一片西飛一片東。
陽和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戲蝶游蜂。深入千花粉艷中。
何人解系天邊日,占取春風。免使繁紅。一片西飛一片東。
溫暖的二月,芬芳的花朵遍布大地,溫暖的景色和融蕩漾。蝴蝶嬉戲,蜜蜂飛舞,深入千萬朵鮮花的粉艷之中。誰能懂得系住天邊的太陽,留住這溫暖的春風?免得讓繁盛的紅花,一片向西飛散,一片向東飄零。
陽和:溫暖的春天。
芳菲:花草的芳香,此代指花草。
溶溶:和暖、和樂的樣子。
解:懂得,知道。
繁紅:繁盛的紅花,代指春天的花朵。
此詞當為作者春日游賞時所作。北宋文人多愛詠春,此詞通過對春日盛景的刻畫與對春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士大夫階層對美好事物易逝的普遍敏感,或暗含對人生易老的微妙聯想。
全詞上片濃墨重彩描繪春日蜂蝶戲花的熱鬧景象,下片筆鋒一轉,以‘系日’‘占風’的奇想表達留春之意,最后以落花飄零的畫面收束,主旨鮮明,情感深沉,語言明快而余韻悠長。
山中日暖春鳩鳴,
逐水看花任意行。
向晚歸來石窗下,
菖蒲葉上見題名。
紅燭臺前出翠娥,
海沙鋪局巧相和。
趁行移手巡收盡,
數數看誰得最多。
聞道溪陰山水好,
師行一一遍經過。
事須覓取堪居處,
若個溪頭藥最多。
僧房逢著款冬花,
出寺行吟日已斜。
十二街中春雪遍,
馬蹄今去入誰家。
夜向靈溪息此身,
風泉竹露凈衣塵。
月明石上堪同宿,
那作山南山北人。
雙鬟初合便分離,
萬里征夫不得隨。
今日軍回身獨歿,
去時鞍馬別人騎。
晚到金光門外寺,
寺中新竹隔簾多。
齋官禁與僧相見,
院院開門不得過。
長溪新雨色如泥,
野水陰云盡向西。
楚客天南行漸遠,
山山樹里鷓鴣啼。
桃溪柳陌好經過,
燈下妝成月下歌。
為是襄王故宮地,
至今猶有細腰多。
行到涇州塞,
唯聞羌戍鼙。
道邊古雙堠,
猶記向安西。
茫茫菰草平如地,
渺渺長堤曲似城。
日暮未知投宿處,
逢人更問向前程。
五度溪頭躑躅紅,
嵩陽寺里講時鐘。
春山處處行應好,
一月看花到幾峰。
瘴水蠻中入洞流,
人家多住竹棚頭。
一山海上無城郭,
唯見松牌記象州。
秋草宮人斜里墓,
宮人誰送葬來時。
千千萬萬皆如此,
家在邊城亦不知。
昔日同游漳水邊,
如今重說恨綿綿。
天涯相見還離別,
客路秋風又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