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百華寺竹峰上人題梅四首
粲粲珠璣服,娟娟玉雪姿。東風庾嶺路,春色在南枝。
老樹馀生意,疏花發故枝。平生心鐵石,正在歲寒時。
仙子六銖衣,翩翩月下歸。洞簫吹紫玉,春色醉如泥。
勁節傲風霜,出花粲瓊玉。春滿九霞觴,羅浮新酒熟。
粲粲珠璣服,娟娟玉雪姿。東風庾嶺路,春色在南枝。
老樹馀生意,疏花發故枝。平生心鐵石,正在歲寒時。
仙子六銖衣,翩翩月下歸。洞簫吹紫玉,春色醉如泥。
勁節傲風霜,出花粲瓊玉。春滿九霞觴,羅浮新酒熟。
其一:梅花如璀璨珠玉裝飾,姿態柔美似玉雪純凈。東風吹過庾嶺路徑,春色正綻放在南枝。其二:老梅仍存生機活力,稀疏花朵綻放舊枝。平生心志堅如鐵石,正顯于寒冬時節。其三:梅花似仙子輕衣,翩翩自月下歸來。洞簫吹奏紫玉之音,春色沉醉如飲醉泥。其四:梅枝勁節傲對風霜,綻放花朵如瓊玉燦爛。春光滿溢九霞仙酒,恰似羅浮新酒初熟。
珠璣:珍珠與玉,喻梅花色澤瑩潤。
娟娟:姿態柔美的樣子。
庾嶺:大庾嶺,古代以多梅著稱,有“庾嶺寒梅”之說。
鐵石:形容心志堅定。
六銖衣:佛教中稱天人之衣重六銖(二十四銖為一兩),極言輕妙。
九霞觴:傳說中仙人的酒器,此指美酒。
羅浮:山名,傳說為梅花仙子居所。
此詩為贈百華寺竹峰上人之作,當創作于詩人與上人交往期間。通過題梅詩,既贊梅花之姿,亦喻上人性情,反映了文人以梅喻德的傳統,或與當時寺院文化中推崇高潔品格的環境相關。
全詩四首分詠梅之姿、梅之魂、梅之韻、梅之趣,緊扣“題梅”主題,以梅為媒,既繪梅之形神,又托梅寄意,贊美竹峰上人的高潔品格與堅貞心志,是詠物詩中托物言志的典型之作。
天梯石棧落霞邊,月地云階且醉眠。束缊才通山北戶,崩崖盡展洞中天。雨馀秋菌化為碧,石上霜楓不解丹。聞道仙人曾控鶴,羽衣環佩玉珊珊。
□府清秋易地開,天移明月過蘇臺。行裝拍塞惟詩卷,祖帳殷勤付酒杯。才大便應黃閣去,政繁須待繡衣來。懸知別后相思處,極目長空雁影回。
詞外重重事象真。詞中覓句意全貧。于今清邃空高閣,還是山中有白云。詩無補,費精神。閉門正字付深論。卻憐謝客池塘夢,不著遺山一輩人。
三吳醫壘盛元戎,世世登壇韜略雄。白發扁盧隨后殿,青年朱李作先鋒。杏林陳谷倉儲足,橘井清泉汲道通。要識軒轅握奇處,休尋東海腐儒翁。
高齋寂寞誰堪侶,陶器單衾與素琴。惟有空潭夜深月,一泓寒景照人心。
寂歷江村暮,歸舟欸乃歌。千峰含宿靄,一水漾清波。揮燭驅蚊去,鉤簾待月過。老夫興不淺,端坐夜如何。
十二年來出帝關,北歸仍立舊鹓班。交南使節陳臨海,江左文名庾子山。簪紱又新池上寵,冰霜難老鏡中顏。漢庭欲下安車召,楚水燕山路不難。
東華空望碧欄桿,高棟承云赤日寒。不是蒲萄渾難醉,銀冰片片水精盤。
羅浮佳氣藹絪缊,一代文章萃德門。椿樹接天連桂影,猶馀玉筍步天閽。
抖擻蓬塵紙一窠,束之高閣又何多!百年公論竟無定,千古文章將奈何?大雅未應終絕響,離騷可謂極頹波。仲尼刪后詩三百,誰與升堂取瑟歌?
六見月華虧又盈,卻來松下笑相迎。事銷臘雪渾非舊,人似寒梅獨有情。香火舊緣生理足,煙霞新志著書成。明朝又入千峰去,猶恐時人識姓名。
白頭相見尤歡,倚欄干。待看杏花春雨遍江南。舟如葉,山微疊,秀能餐。別是一宗神韻共君探。
國橐危時足藉辭,國香消歇自當時。教人普結司花恨,恨不留心植佞枝。
古路危梯石徑懸,空王臺殿俯諸天。燈明震澤千波凈,香供梅花萬樹鮮。鷲嶺尚傳持世法,龍碑猶記賜詩年。登臨未盡塵心斷,欲上繩床問四禪。
莫學窮途阮步兵,絕無癡想賦遷鶯。一池春水任它皺,遺世秋蟲勿亂鳴。水布系腰形邋遢,蒲冠遮面骨崢嶸。窮荒惡水誰呵問,禿筆重拈寫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