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陪祀西陵二首
暖風連日漲游塵,好雨東來足慰人。濕翠倚空山盡出,淡黃當路柳初勻。雞啼縣郭才經午,馬踏川原正及春。陵廟禮成歸奏御,杏餳榆火一番新。
已將微雨濕塵纓,更息寒風待禮成。萬口共誇天氣好,四山惟見月華明。寢園夜下更聲促,輦道沙乾馬足輕。一任朝陵常屬我,新詩題遍永安城。
暖風連日漲游塵,好雨東來足慰人。濕翠倚空山盡出,淡黃當路柳初勻。雞啼縣郭才經午,馬踏川原正及春。陵廟禮成歸奏御,杏餳榆火一番新。
已將微雨濕塵纓,更息寒風待禮成。萬口共誇天氣好,四山惟見月華明。寢園夜下更聲促,輦道沙乾馬足輕。一任朝陵常屬我,新詩題遍永安城。
其一:連日暖風揚起游塵,東邊好雨降臨足以慰藉人心。濕潤的山色倚著空山林木盡現,路邊柳枝初綻淡黃,顏色均勻鮮嫩。縣城里雞啼方過正午,馬蹄踏過平原正值新春。陵廟祭祀完成回朝復命,杏糖與榆火的氣息一片清新。其二:細雨已濕潤帽纓,寒風停息靜待祭祀完成。眾人齊贊天氣晴好,四山只見明月朗照。陵園深夜更聲急促,御道沙干馬蹄輕快。即便常負責朝陵事務,我也將新詩題遍這永安城。
漲游塵:指暖風揚起游移的塵土。漲,此處為揚起之意。
濕翠:濕潤的山色,代指被雨水浸潤的山林。
淡黃:指早春柳枝初綻的嫩黃色。
縣郭:縣城外的城郭,代指縣城。
陵廟禮:帝王陵墓與宗廟的祭祀禮儀。
杏餳(xíng):用杏制作的糖,清明時節的節令食品。
榆火:古代清明有鉆榆柳取新火的習俗,代指清明新火。
塵纓:沾塵的帽帶,代指衣帽。
月華:月光。
寢園:帝王陵墓的園囿。
輦道:帝王車駕通行的道路。
朝陵:朝祭帝王陵墓的禮儀活動。
永安城:可能指陵墓所在的城邑(具體所指需結合歷史地理考證)。
此詩為清明時節詩人陪同參與西陵(帝王陵墓)祭祀活動后所作。結合“陵廟禮成歸奏御”可知,詩中記錄了祭祀從準備(微雨濕塵、寒風暫息)到完成(禮成歸奏)的全過程,反映了明代官員參與皇家祭祀的具體場景與個人感受。
《清明陪祀西陵二首》以清明陪祀為核心,通過自然景象與祭祀細節的描寫,既展現了清明時節的物候特征(如柳色初勻、杏餳榆火),又記錄了皇家祭祀的莊重流程(如陵廟行禮、夜宿寢園),體現了詩人對職責的認真與對生活的細膩觀察,是一首兼具紀實性與文學性的應制詩作。
石庵畫竹人爭賞,尺素流傳知幾家。偶見平山亭子上,長吟落盡晚春花。
絳河垂地七襄回,弦月無云半壁開。何處笛聲傳《折柳》,滿庭秋氣颯蒼苔。遙疑靈鵲橋邊落,暗度穿針席上來。莫遣天孫聞此曲,歡情離恨正難裁。
頗怪頻年事,江湖屢滯游。王程妨野寺,身世落漁舟。徒費千金伎,空馀一敝裘。素絲雖可嘆,知足亦何憂。
分手橫江館,煙波一片愁。天門青兩岸,春草綠中洲。相許有長劍,所歡非五侯。交情貧賤好,歲晚莫悠悠。
瀟湘為精魂,衡岳為神識。日南半壁天,卿云爛五色。靈洲有佳氣,弘農常嘆息。緬彼黃梅宗,衣缽會有得。卒起愴榆枋,安知天地翼。燕石誓終藏,慚愧謝周客。
不俗更嫌俗,風枝時拂墻。青青映藜燭,細細雜蕓香。勁節老方見,清陰寒欲藏。蕭疏似吾輩,味向靜中長。
十謁九不薦,那能長作儒。江光凌棄壁,關色黯歸繻。薇蕨求新主,羹湯問小姑。風雷亦何限,終是惱凡魚。
江湖十載泛輕舠,正好廬山隱蒯鰲。更信宦途連弟拙,惟應門第待渠高。英姿漸見能涂壁,佳器懸知陋續騷。他日奎躔聯紫氣,鳳翎麟角冠時髦。
滬瀆高城今已殘,獨余木葉灑驚湍。風云浩蕩時將暮,江水蕭條龍亦蟠。千里吳鄉多戰伐,孤舟蜀客轉饑寒。弊裘涕淚兼新舊,終日思家敢怨嘆。
虞苑存風教,曹溪此發源。無生塵外境,自在定中幡。壇古超千劫,鐘微罷眾喧。長思光孝義,好與護靈根。
云林隱者絕風流,嘗到澗西山寺游。下馬脫巾青竹里,題詩寫畫野泉頭。房山墨法誰能得,謝朓襟懷自可侔。便擬梁溪一相覓,桃花春水隔芳洲。
披蓑不用鹿為裘,放鶴亭邊放鹿游。好語群麀且攸伏,食蘋切勿近高秋。
雨后百花低,花邊鳥韻齊。物情方自喜,相喚出晴堤。老鶴獨無語,流鶯飛更啼。我心正求友,閒步過峰西。
五嶺橫韶石,三瀧下桂陽。北門秦鎖鑰,南服越封疆。戰壘秋旗滿,津樓晚角長。期君如陸賈,游說得金裝。
辟濕初聞薏苡仁,涯翁詩里見來真。東風吹送臺端貺,活火山泉共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