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游嵩山十二題 其十二 中峰
嵩高最高處,
逸客偶登臨。
回看日月影,
正得天地心。
念此非常游,
千載一披襟。
嵩高最高處,
逸客偶登臨。
回看日月影,
正得天地心。
念此非常游,
千載一披襟。
嵩山高聳入云的最高處,隱逸之士偶然來此登臨?;仡^望那日月運行的軌跡,正契合天地的中心奧秘。想起這非同尋常的游歷,千年間才有此一次暢懷盡興。
逸客:指隱逸超脫之人,此處或指同游者。
披襟:敞開衣襟,引申為心情舒暢、胸懷坦蕩。
此詩為范仲淹《和人游嵩山十二題》組詩之一,約作于其游歷嵩山期間。嵩山作為五岳之一,自古為文人登臨抒懷之地,詩人借同游之機,以組詩形式記錄嵩山十二處勝景,此篇聚焦中峰之高峻奇絕。
全詩以登臨中峰為線索,通過‘最高處’‘日月影’等意象,凸顯嵩山的巍峨與天地的宏大,末句‘千載一披襟’將個人體驗升華為對自然永恒的感悟,體現(xiàn)詩人對山水之趣的深刻理解。
扇底清風(fēng)畫里云,江東渭北思紛紛。緘封遠(yuǎn)寄情何厚,人在滄波白鳥群。
白云豈不潔,或謂無其芳。斗柄豈不高,或謂難挹漿。高潔自皦皦,傝褥驚堂堂。倚杖久無言,飛云度橫塘。
小小峰巒對起。芳樹重重相倚。清溜繞階除,聊備一池春水。游戲。游戲。適意隨緣足矣。
云臥不禁冷,誤把巖扃觸。翻動若木枝,紅光被空曲。
松風(fēng)一榻雨蕭蕭,萬里封疆夜寂寥。獨坐瑤琴悲世慮,君恩猶恐壯懷消。
蛺蝶飛飛風(fēng)瑟瑟,星星點點蕊含香。暫憑幽菊傳芳信,情共秋風(fēng)一樣長。
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云。敝笱在梁,其魚魴鱮。齊子歸止,其從如雨。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津樹隱春艭,林花集暮江。天涯歸客遠(yuǎn),堂上老親雙。捧日心常切,看云夢未降。閒來書諫草,誰與坐山窗。
夏祭先供項里祠,鮮香未咽已聞思。昨宵夢里依稀見,滿樹薰風(fēng)重壓枝。
君愛白蘋洲,攜家面碧流。皇程惟百里,宦跡只扁舟。過盡江淮地,何如宛洛游。行宮催種柳,禾黍滿神州。
十里秋塘。鷺鷥孤起滄煙外。布鞋氈笠送斜陽,相伴西山在。涉水芙蓉漫采。盡荒荒、荷枯柳敗。一聲喚起,隔巷行來,黃華先賣。憔悴蘭成,暮年辭賦多慷慨。看看明日是重陽,風(fēng)葉生天籟。早識韶光易改。更三千、大千成壞。眼前猶自,塵滿郊衢,云生關(guān)塞。
快雪時晴春尚慳,梅花開遍舊孤山。入林僧舍渾迷路,隔岸人家盡掩關(guān)。茶鼎旋烹新水活,釣舟空伴白鷗閑。因思李及曾來日,童子開籠鶴未還。
早望云林意欲傾,獨回江路鳥空鳴。山童去后始知悔,追客橋西問姓名。
湖陰曲曲路還通,紺殿門環(huán)四面峰。寺寂空山靈在磬,鳥鳴遠(yuǎn)樹響傳風(fēng)。妙明佛性潭相印,禪定僧容鶴與同。憑閣下看吹錦浪,游魚影帶夕霞紅。
淡羹粗飯坐仍眠,百疾交攢廢硯田。造物似教貧未已,邇來并革售文錢。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