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游嵩山十二題 其二 拜馬澗
傳聞王子仙,
澗邊遺一驥。
當時青云路,
雞犬亦可致。
未必真龍媒,
悠悠在平地。
傳聞王子仙,
澗邊遺一驥。
當時青云路,
雞犬亦可致。
未必真龍媒,
悠悠在平地。
傳說中有王子喬這樣的仙人,曾在山澗邊留下一匹駿馬。當年他升仙的道路上,連雞犬都能跟隨升天。這留下的馬未必是真正的千里馬,不過是悠閑地在平地上生活。
王子仙:指王子喬,周靈王太子姬晉,傳說修道成仙,乘鶴而去。
驥(jì):良馬,駿馬。
青云路:指成仙之路,古人以“青云”代指高遠的境界或仙途。
雞犬亦可致:化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傳說仙人升天時,連家禽家畜也能隨之成仙。
龍媒:指千里馬,傳說中能通神靈的寶馬,《漢書》載“天馬徠(來),龍之媒”。
悠悠:悠閑自在的樣子。
此詩為作者與友人同游嵩山時所作組詩之一。嵩山作為道教名山,多有神仙傳說(如王子喬升仙),詩人行至拜馬澗,觸景生情,借傳說中的“遺驥”抒發對神仙之事的獨到見解。
全詩借王子喬的傳說展開,以“遺驥”為切入點,通過對“雞犬升天”典故的化用與“龍媒”“平地”的對比,含蓄表達了對神仙傳說的理性態度,認為傳說中的神物未必超凡,平凡生活亦有自在之趣,體現了宋詩重理趣的特色。
吾州山水西州冠,正欠雄樓并杰觀。
奇峰秀嶺待彈壓,明月清風須判斷。
三峨舊不到郡齋,創為詩人供幾案。
煙云舒卷水墨圖,草木青紅錦繡段。
一時冠蓋共登臨,百年父老俱驚惋。
縈回舞袖試弓彎,宛轉歌聲學珠貫。
佳人蜂蝶爭遶鬢,上客龍蛇看揮翰。
寓公雖作一月留,梅發東湖歸思亂。
兒戲聊成此段奇,陳跡應留后人嘆。
明朝艇子溯平羌,卻伴謫仙游汗漫。
萬里橋邊白版扉,三年高臥謝塵鞿。
半窗竹影棋僧去,滿棹蘋風釣伴歸。
看鏡已添新雪鬢,聴雞重拂舊朝衣。
故人零落今無幾,華表空悲老令威。
賣劍捐書絕世緣,掩關高枕送流年。
久從道士學踵息,誰管門生嘲腹便。
化蝶飛時嗟昨夢,睡蛇去后喜安眠。
欠伸看起東窗日,也似金鑾過八磚。
憶年十七兮初入未央,獲侍步輦兮恭承寵光。
地寒祚薄兮自貽不祥,讒言乘之兮罪釁日彰。
禍來嵯峨兮勢如壤墻,當伏重誅兮鼎耳劍铓。
長信雖遠兮匪棄路旁,歲給絮帛兮月賜稻粱。
君舉玉食兮犀箸誰嘗,君御朝衣兮誰進熏香。
婕妤才人兮儼其分行,千秋萬歲兮永奉君王。
妾雖益衰兮尚供蠶桑,愿置繭館兮組織玄黃。
欲訴不得兮仰呼蒼蒼,佩服忠貞兮之死敢忘。
江路桃花浪已生,新灘穩過失崢嶸。
九年行半九州地,三峽歸無三日程。
系纜便增笻杖興,倚窗時聽棹歌聲。
衰遲未覺詩情減,又擘吳牋賦楚城。
王師出城南,塵頭暗城北。
五軍戰馬如錯繡,出入變化不可測。
逆胡欺天負中國,虎狼雖猛那勝德。
馬前嗢咿爭氣降,滿地縱橫熱劍戟。
將軍駐坡擁黃旗,遣騎得令勿自疑。
詔書許汝以不死,股栗何為汗如洗。
亭障曾無閱歲寕,頻聞夷落犯王靈。
孤城月落寃魂哭,百里風吹戰血腥。
瘴重厭看茅葉赤,春殘不放柳條青。
焦頭爛額知何補,弭患從來貴未形。
早歲君王記姓名,只今憔悴客邊城。
青衫猶是鹓行舊,白發新從劍外生。
古戍旌旗秋慘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壯心未許全消盡,醉聽檀槽出塞聲。
蕭騷拂樹過中庭,何處人間有此聲。
漲水雨余晨放閘,騎兵戰罷夜還營。
閑憑曲幾聽雖久,彊撫哀弦寫不成。
暑退涼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崢嶸。
高帝王蜀漢,天下豈易圖。幡然用其鋒,項羽不支梧。
嗟余昔從戎,久戍南鄭墟。登高望夕烽,只尺咸陽都。
群胡本無政,剽奪常自如。民窮訴蒼天,日夜思來蘇。
連年況枯旱,關輔尤空虛。安得節制帥,弓刀肅馳驅。
父老上牛酒,善意不可孤。諸將能辦此,機會無時無。
天寶政事何披猖,使典相國胡奴王。
弄權楊李不足怪,阿瞞手自裂紀綱。
八姨富貴尚有理,何至詔書褒五郎。
盧龍賊騎已洶洶,丹鳯神語猶瑯瑯。
人知大勢危絫卵,天稔奇禍如崩墻。
臺省諸公獨耐事,歌詠功德卑虞唐。
一朝殺氣橫天末,疋馬西奔幾不脫。
向來諂子知幾人,賊前稱臣草間活。
劍南萬里望秦天,行殿春寒聞杜鶻。
老臣九齡不可作,魚蠧蛛絲金鑒篇。
百葉盆榴照眼明,桐陰初密暑猶清。
深深簾幕度香縷,寂寂房櫳聞燕聲。
細煆詩聨憑棐幾,靜思棋劫對楸枰。
浣花光景應如昨,回首西州一愴情。
炎天倦長路,月夕泛平湖。
晃漾披銀闕,清寒住玉壺。
釣絲縈藻荇,蓬艇入菰蒲。
自別蜻蜓浦,斯游十載無。
客里逢秋醉似泥,空堂獨臥意凄迷。
亂號庭樹西風急,斜掛城樓北斗低。
末路敢貪請鶴料,微官久厭駕雞棲。
平生玉局經行地,擬乞冰衘隱剡溪。
敝袍羸馬遍天涯,恰似伶優著處家。
社甕嫩醅初泛蟻,寒缸殘燼自成花。
幽窗照影烏巾折,醉手題詩淡墨斜。
莫恨久為峨下客,江湖歸去得雄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