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
瀚海寒生帶夜霜,月明笳鼓益凄涼。
聽來似和琵琶曲,莫是金輿降未央。
漢家曾壯羽林威,何事和戎妾不歸。
縱使妾顏猶易得,先朝誰解白登圍。
瀚海寒生帶夜霜,月明笳鼓益凄涼。
聽來似和琵琶曲,莫是金輿降未央。
漢家曾壯羽林威,何事和戎妾不歸。
縱使妾顏猶易得,先朝誰解白登圍。
瀚海的寒夜里籠罩著秋霜,明月下胡笳戰鼓更顯凄涼。聽這聲音像是應和著琵琶曲,莫不是皇帝的車駕來到了未央宮?漢朝曾壯大羽林軍的聲威,為何要和親讓我不能歸鄉?即使我的容顏還容易被復制,前朝又有誰能解白登之圍?
瀚海:指北方沙漠地區。
笳鼓:胡笳與戰鼓,北方少數民族的樂器和軍樂。
金輿:皇帝乘坐的車駕。
未央:未央宮,漢代宮殿名,代指漢宮。
羽林:漢代禁軍名,此指漢朝強大的軍事力量。
和戎:指與少數民族和親交好。
白登圍: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圍困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北),七日方解。
此詩為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二,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時北宋與遼、西夏長期對峙,朝廷多采取和親、歲幣等妥協政策。詩人借王昭君和親之事,暗諷北宋統治者不修武備、屈辱求和,抒發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
全詩以王昭君的視角,通過對邊塞凄涼景象的描繪和對漢朝歷史的回顧,批判了朝廷以和親換和平的懦弱政策,指出關鍵在于缺乏御敵之策(如'先朝誰解白登圍'),體現了詩人對國家邊防的深刻思考與擔當精神。
地肺重陽子,昆侖太古仙。二人結約未生前。托居凡世,飛下大羅天。共闡玄元教,行藏度有緣。奈何不悟似流泉。別后相逢,再約一千年。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詩翁那得有此,天地一扁舟。二十四番風信,二十四橋風景,正好及春游。掛席欲東下,煙雨暗層樓。 紫綺冠,綠玉杖,黑貂裘。滄波萬里,浩蕩蹤跡寄浮鷗。想殺南臺御史,笑殺南州孺子,何事此淹留。遠思渺無極,日夜大江流。
密炬瑤霞光顫酒。翠柏紅椒,細翦青絲韭。且勸金樽千萬壽。年時芳夢休回首。 小雨輕寒風滿袖,下卻簾兒,莫遣梅花瘦。萬點鵝黃春色透。玉簫吹上江南柳。
萬里風煙異,一鳥忽相驚。 那能對遠客,還作故鄉聲。
君與白云鄰,生涯久忍貧。 姓名高雅道,寰海許何人。 岳氣秋來早,亭寒果落新。 幾回吟石畔,孤鶴自相親。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簾宛轉為誰垂,金衣飛上櫻桃樹。 故國茫茫,扁舟何許,夕陽一片江流去。碧云猶疊舊河山,月痕休到深深處。
雨窗閑話,嘆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幾遍青山酬對好,依舊黛眉當閣。灑道輪香,潤花杯滿,不似前秋惡。繡簾才卷,一樓空翠回薄。 擬泛煙中片葉,但兩湖佳處,任風吹泊。山水清音聽未了,隱岸玉箏金索。頭上催詩,枕邊滴夢,謾惜瑤卮落。相看不厭,兩高天際孤削。
無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別。前度劉郎,重來江令,往事何堪說。逝水殘陽,龍歸劍杳,多少英雄淚血。千古恨、河山如許,豪華一瞬拋撇。 白玉樓前,黃金臺畔,夜夜只留明月。休笑垂楊,而今金盡,秾李還消歇。世事流云,人生飛絮,都付斷猿悲咽。西山在、愁容慘黛,如共人凄切。
困花壓蕊絲絲雨,不堪只共愁人語。斗帳抱春寒,夢中何處山。 卷簾風意惡,淚與殘紅落。羨煞是楊花,輸它先到家。
西風幾弄冰肌徹,玲瓏晶枕愁雙設。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 魚書經歲絕,燭淚流殘月。夢也不分明,遠山云亂橫。
傷心誤到蕪城路,攜血淚,無揮處。半月模糊霜幾樹。紫簫低遠,翠翹明滅,隱隱羊車度。 鯨波碧浸橫江鎖,故壘蕭蕭蘆荻浦。煙水不知人事錯。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蓮花步。
春宵短。香閨寂寞愁無限。愁無限。一聲窗外,曉鶯新囀。 起來無語成嬌懶。柔腸易斷人難見。人難見。這些心緒,如何消遣。
歲和事簡正韶春,興慶池邊樂眾賓。 尋勝此時追曲水,賞芳良會屬平津。 映花語笑秋千女,隔岸絲簧祓禊人。 深愧薄才叨下幕,酒酣應許吐車茵。
不是無心繼祖燈,道慚未廁嶺南能。 三更月下離巖竇,眷眷無言戀碧層。
太史曾題仲舉輿,子虛賦就壓蓬盧。 終然不負凌云志,會向蓬萊頂上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