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上元 其三
鶉火告中時,皇州盛若茲。
九陽同化洽,萬匯得春熙。
樓月將收晚,歌云度欲遲。
布和周海域,翾蠕遂收宜。
鶉火告中時,皇州盛若茲。
九陽同化洽,萬匯得春熙。
樓月將收晚,歌云度欲遲。
布和周海域,翾蠕遂收宜。
鶉火星處于南方正中的時候,京城繁華到如此地步。陽氣融合,萬物都迎來了春日的和暖。樓閣上的月亮即將在夜晚隱去,歌聲似云朵般緩緩飄移。帝王的恩澤遍布四海,連微小的生物都各得其所。
鶉火:十二星次之一,代表南方。告中:指處于南方正中。
皇州:京城。
九陽:指陽氣。化洽:融洽、和諧。
萬匯:萬物。春熙:春日的和暖。
將收晚:即將在夜晚隱去。
歌云:歌聲似云朵。度欲遲:緩緩飄移。
布和:布施祥和。周海域:遍布四海。
翾蠕:泛指微小的生物。遂收宜:各得其所。
此詩為奉和皇帝關于上元節的詩作。上元節即正月十五元宵節,是重要節日。詩人應和皇帝之作,創作時處于國家相對繁榮、社會穩定的時期,詩人懷著對帝王的尊崇和對盛世的贊美之情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帝王統治下的盛世景象,突出上元節京城的繁華熱鬧。其特點是語言典雅,意境祥和。在應制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當時宮廷文化和對盛世的宣揚。
瀟灑君家錦照堂,石泉秋水煮茶香。沿池筱簜鞭尤潤,當戶蒲萄葉半黃。東館壞垣塵漠漠,西城殘照晚蒼蒼。春時數聽尚書履,幾送池邊月色涼。
于乎玉山翁,先世吳右族。生逢元盛時,當路屢推轂。辭榮樂蕭散,竟蘊璞中玉。早持萬金產,轉手授家督。不為五岳游,家園蒔花竹。讀書數千卷,旁覈聃與竺。非無酒如澠,過客佳乃肅。徒見駟馬車,未若一儒服。緇黃粲然者,待遇亦刮目。常言性嗜詩,趣味勝粱肉。興來抉云漢,毫端注飛瀑。詞林采英華,琰刻播芬馥。承平三十年,嘯傲心自足。世故一變更,十室九顛覆。幽棲綽山下,擬比王官谷。時余逃難來,憔悴如病鵠。相見恨殊晚,姓名聞已熟。夜飲嘉樹軒,明朝杯又續。高堂桂花秋,金釵剪銀燭。雙歌棹觥船,洗我愁萬斛。一留兩月馀,坐客常五六。寫圖紀觴詠,墜水亦有曲。連床可詩齋,清話屢同宿。擇鄰移我家,歲晚安且燠。奈何鼙鼓聲,忽若雷震屋。婁人悉驚散,我亦猿失木。萍漂甫里東,賣文如賣卜。感翁數相過,饋問慰窮蹙。翁亦客槜李,遠避賦蛇毒。山川郁相望,詩筒時往復。陵谷復一變,翁歸理松菊。松菊理未能,蒺藜俄困辱。余舟榜笠澤,訪舊宿西塾。夜深屏輿隸,促膝語心腹。春風舊池館,荒煙秋草綠。朝廷更化初,召役事重穋。挈家赴臨濠,星言去程速。送行愧鄒游,口占謝龜縮。詩去秋復春,客來書滿幅。念我及兒輩,舉室蒙記錄。自言多疾疢,經年在床褥。郁攸屢驚嚇,使我長觳?。尚須手顫定,親札寄篇牘。安知僅逾月,遽爾聞不祿。初疑傳者訛,細問淚盈掬。嗟余老異鄉,知己失鮑叔。蕪辭敘疇昔,哀吟甚于哭。神交死如生,歆此杯中醁。
走馬歸來稍自寬,愁邊蕭索漢庭冠。葵榴不落千枝凈,風雨頻生六月寒。客到庭階驚自出,書傳兄弟淚難看。兩鄉白發關河阻,日日江鴻愧羽翰。
豆蔻含春初嫁郎,阿魁夜夜守空房。何堪重作參商隔,欲把星辰一改張。
無限傷心地,連朝薤露吟。仁兄歸永夜,愛弟托荒岑。華萼俱凋落,松楸漸郁森。寸腸摧斷久,猶自涕沾襟。
客會合時須有酒,歲乘除際可無詩。乾坤假我為逆旅,日月玩人猶小兒。黃屢相尋柰新歷,白都不剩笑殘髭。浮生蹤跡任流止,見面盡強空爾思。
萬物蕓蕓人至靈,還如慧眼有瞳明。茫茫大塊指環繞,上鐫群生作印銘。
數文章翰墨。前輩遠,稍□風流岑寂。公才萬夫敵。嗣家聲,不墜江西人物。凝脂點漆。向鴛行、神峰秀出。況襟懷倜儻,詞華灑落,未容儔匹。均逸。妙齡識退,故國懷歸,問安親戚。屏風坐隔。看除召,在晨夕。對生朝,且趁清明時節,痛飲無妨墮幘。著萊衣戲舞,千春永如是日。
落日青山影在沙,鏡湖波凈過荷花。云間樹底參差屋,借問誰家是賀家?
高枕滄江歲屢移,渚宮旌節未應遲。虛勞白雁三湘轉,依舊青山九處疑。老去交游隨態失,怪來辭賦畏窮知。吳門豈少耕桑侶,為憶燕臺握手時。
碧窗搖影,冷艷疏枝幽夢醒。露濕花房,玉笛聲凄夜色涼。傷懷寂寞,此夕秋江人負約。憔悴芳容,血淚盈盈眼角紅。
南冠猶有舊風流,說看舒州處處幽。最喜園林動花竹,不妨城郭帶林丘。一樽濁酒青山暮,三徑晚香黃菊秋。未識孤高金處士,杖藜應許約同游。
風雨青山夜,苦寒病骨癯。精誠驅魍魎,嚴衛伏于菟。報德心何極,旌門詔有孚。孝經馀斷簡,長此奉吁謨。
逆旅暫攜手,東風拂面塵。乾坤戎馬日,江海別離人。歸路鄱陽外,羈愁浙水濱。歸哉倍珍重,行勿負蒲輪。
紅口白牙虛誕多,流言似水決天河。書生欲作華胥夢,父老鐘聽喜霽歌。縱馬回頭應未必,放牛吃草或無訛。夕陽西墜晚風好,焦暑漸消心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