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敘李提刑往臨先正治所并所聞先正論桃源事二首 其二
今日天香去,當時晝夢然。
試烘千歲鼎,如見一川田。
潤帶仙壇石,芳連古柏煙。
靜中觀篆大,依約畫秦阡。
今日天香去,當時晝夢然。
試烘千歲鼎,如見一川田。
潤帶仙壇石,芳連古柏煙。
靜中觀篆大,依約畫秦阡。
如今您帶著如天香般的聲名離去,往昔如同白晝之夢一般。試著烘烤那歷經千年的鼎,仿佛能看見那一片田園。濕潤之氣環繞著仙壇的石頭,芬芳與古柏的煙霧相連。在寂靜中看著篆文顯得很大,隱隱約約好似能畫出秦朝的田界。
天香:本指桂花香,這里可能喻指李提刑的聲名。
晝夢:白晝之夢,這里可能指回憶往事。
千歲鼎:歷經千年的鼎,可能有象征歷史、傳承之意。
篆:篆文,這里可能指某種銘刻的文字。
秦阡:秦朝的田界,可能象征古老的秩序或景象。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與李提刑交流先正治所及桃源事之后。當時社會可能注重文化傳承和歷史典故,詩人有感于李提刑前往先正治所,結合所聞之事創作此詩,心境或許是感慨歷史、追憶往昔。
這首詩主旨圍繞李提刑前往先正治所展開,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獨特的表現手法,營造出神秘悠遠的意境,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文化的思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創作風格。
天外飛來七寶車,美人如玉鬢釵斜。深憐隔世楊郎老,有約重來鐵樹花。斟北斗,酌流霞,今宵飲罷即天涯。水瓶座外卿云里。那點孤星或是她。
十萬瑯玕枝,個個青欲墮。不分王徽之,借我亭中坐。
路逢誰家子?背手牽黃犢。犁鋤負在肩,牛角書一束。輒耕且吟誦,息陰坐喬木。南山豆苗肥,東皋雨新足。涼氣滿郊墟,書聲出茅屋。古來賢達人,起身自耕牧。買臣負薪歌,倪寬帶經讀。寄語少年徒,行當踵前躅。
朝陽何所似,云水日氤氳。白晝鮫珠落,青天蜃閣分。山魈迎客旆,海若識人文。瀟灑韓祠竹,清風今到君。
紫閣朝回夜,金尊月映空。秪應徐進士,遙憶李郎中。
英英西山云,翳翳終日雨。清池散圓文,空林絕行屨。野性夙所賦,好懷誰共語。燒香對長松,相與成賓主。
待盡嗟何及,居閒意獨申。如神昭圣武,無事擾庸人。禮樂都俞會,肝腸報荅身。綱常終定在,虛己聽重陳。
久雨逢戊晴,戊日雨不止。羽氣凄乘宮,土德淪不紀。晻晻陰晦凝,四野連蓄水。絕壁洄沖波,玄林渺中沚。下上鷗鷺馴,沈浮蜃蛟喜。田廬聚岑阿,漁艇系桑梓。官租欲誰徵,軍乏且無已。爰?昏墊情,罔究疏浚理。悠悠古圣人,惟日思復起。
少年時節,見皇州燈火,衣冠朝市。天漢橋邊瞻鳳輦,簾幕千家垂地。人似神仙,身游佛國,謫墮紅塵里。如今憔悴,漸無往歲歡味。此夜帝里喧傳,太平祥瑞,有街頭人醉。更值端門新又起,樓闕千兵嚴衛。朝野多歡,邊庭初靜,歌舞方騰沸。良宵好景,異時多少遺事。
駿馬金鞍白玉鞭,宮中來取李延年。承恩直日鴛鴦殿,一曲清歌在九天。
朔風何處起,陰氣滿村墟。古徑紛飛石,荒山獨步驢。豐收云一壑,忍冷柳千株。待雪西窗下,半傾憂我廬。
到后渾如痛定時,不辭追賦道中詩。趁虛糴米非閒事,莫倚文章堪療饑。欲語吞聲且復休,異鄉風物伴牢愁。鉛華不為無人識,獨自妝成卻自羞。
諸子虹岡結隱淪,東林社事歲時新。一從書劍游燕去,尚憶茱萸故國人。
客居鄰小市,有酒有黃花。莫訝無詩友,故鄉天一涯。
秋水池頭看斗鵝,霜毛零落粉香多。不知滿地誰收拾,剪作寒花照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