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方子箴廉訪贈文序
昔聞邗上題襟處,今過高齋得見公。
江左文章諸老盡,淮南鐘鼓幾人同。
青天酒盞無弓影,夕照軒窗有緒風。
一序深慚負滕谷,江關庾信尚西東。
昔聞邗上題襟處,今過高齋得見公。
江左文章諸老盡,淮南鐘鼓幾人同。
青天酒盞無弓影,夕照軒窗有緒風。
一序深慚負滕谷,江關庾信尚西東。
過去聽聞邗上文人雅集之地,如今到您高雅書齋得以相見。江東擅長文章的前輩都已離世,淮南能有幾人與您一樣鐘情于鐘鼓雅事。在青天之下飲酒,心中坦蕩無猜忌,夕陽照在軒窗,還有輕柔余風。您贈我文章序文,我深感慚愧有負您的美意,就像漂泊的庾信還在東西奔波。
邗上:邗江邊上,常指揚州一帶。題襟處:文人雅集之地。
高齋:對方書齋的敬稱。
江左:江東,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諸老:前輩文人。
淮南:淮河以南地區。鐘鼓:這里可理解為高雅的文化活動。
弓影:即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緒風:余風。
滕谷:可能是人名或代指有才華的人。
江關庾信:庾信曾作《哀江南賦》,漂泊他鄉,這里作者以庾信自比。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可能是作者拜訪方子箴廉訪,方子箴贈其文序,作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文壇前輩凋零,作者自身也處于漂泊狀態。
此詩主旨是酬謝友人贈序,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展現了作者文學素養,在當時文人酬唱之作中有一定代表性。
登登石路何時盡,
決決溪泉到處聞。
風動葉聲山犬吠,
一家松火隔秋云。
夜市千燈照碧云,
高樓紅袖客紛紛。
如今不似時平日,
猶自笙歌徹曉聞。
自看和釀一依方,
緣看松花色較黃。
不分君家新酒熟,
好詩收得被回將。
為病比來渾斷絕,
緣花不免卻知聞。
從來事事關身少,
主領春風只在君。
知得清名二十年,登山上阪乞新篇。
除書近拜侍臣去,空院鳥啼風竹前。
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散聲未足重來授,直到床前見上皇。
中管五弦初半曲,遙教合上隔簾聽。一聲聲向天頭落,效得仙人夜唱經。
自直梨園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歸。一時跪拜霓裳徹,立地階前賜紫衣。
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日長耳里聞聲熟,拍數分毫錯總知。
弦索????隔彩云,五更初發一山聞。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換霓裳月色裙。
敕賜宮人澡浴回,遙看美女院門開。一山星月霓裳動,好字先從殿里來。
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應是貴妃樓上看,內人舁下彩羅箱。
朝元閣上山風起,夜聽霓裳玉露寒。宮女月中更替立,黃金梯滑并行難。
知向華清年月滿,山頭山底種長生。去時留下霓裳曲,總是離宮別館聲。
青山直繞鳳城頭,
浐水斜分入御溝。
新教內人唯射鴨,
長隨天子苑東游。
天寒眼痛少心情,
隔霧看人夜里行。
年少往來常不住,
墻西凍地馬蹄聲。
總道老來無用處,何須白發在前生。
如今不用偷年少,拔卻三莖又五莖。
百年看似暫時間,
頭白求官亦未閑。
獨有龍門韋諫議,
三征不起戀青山。
年少同為鄴下游,
閑尋野寺醉登樓。
別來衣馬從勝舊,
爭向邊塵滿白頭。
白發老人垂淚行,
上皇生日出京城。
如今供奉多新意,
錯唱當時一半聲。
玉作車轅蒲作輪,
當初不起潁陽人。
一家總入嵩山去,
天子何因得諫臣。
寥落古行宮,
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
閑坐說玄宗。
去日丁寧別,情知寒食歸。
緣逢好天氣,教熨看花衣。
誰是杏園主,一枝臨古岐。
從傷早春意,乞取欲開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