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梁彥國別筑西山賦此寄懷四首 其二
美人心跡素,儼若龐德儔。
本具巖壑姿,復耽鹿豕游。
乘軒躡岡隴,意氣薄林丘。
膏壤一以開,耒耜日相求。
有時耕云畢,倚岫思夷猶。
荒穢追前昔,清平感此秋。
藏書大壑中,應為再來謀。
長揖謝耕者,挾策上皇州。
美人心跡素,儼若龐德儔。
本具巖壑姿,復耽鹿豕游。
乘軒躡岡隴,意氣薄林丘。
膏壤一以開,耒耜日相求。
有時耕云畢,倚岫思夷猶。
荒穢追前昔,清平感此秋。
藏書大壑中,應為再來謀。
長揖謝耕者,挾策上皇州。
美人(此處指梁彥國)心地向來純潔,儼然可與龐德相比。本就有隱居山林的氣質,又喜歡與鹿豕為伴。乘車登上山岡,意氣超越林丘。開墾出一片肥沃土地,每日與農具相伴。有時耕完云間田地,靠著山巒悠然思索。追憶往昔的荒蕪,感慨此時的清平。把藏書藏在深谷中,為未來做打算。拱手向耕作者告別,帶著書策前往京城。
美人:這里指梁彥國。
龐德:東漢末年隱士,學問淵博,不慕榮利。
巖壑姿:隱居山林的氣質。
耽:沉溺,喜好。
乘軒:乘車。躡:登上。
耒耜:古代耕地用的農具。
夷猶:猶豫、遲疑,這里有悠然之意。
荒穢:荒蕪雜亂,指過去的景象。
上皇州:前往京城。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當時社會處于相對清平時期,梁彥國本隱居山林,后決定前往京城。詩人聽聞此事,寫下此詩表達對他的懷念和對其選擇的看法。
此詩主旨是贊美梁彥國的品性和隱居生活,也體現其積極進取的一面。突出特點是將田園生活與進取之心結合。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當時文人的生活態度和情感。
遙天萬里銀河碧,雙星卻笑孤眠客。玉露金風半夜寒,羅襦繡幕千山隔。天上人間共此宵,天孫翻近美人遙。應知樓上蛾眉女,妒殺空中烏鵲橋。
太乙宮前月滿時,滄波萬頃碧琉璃。手持玉笛瑤壇上,吹起凌空錫杖飛。
落絮飛花滿帝城,看看春盡又傷情,歲華頻度想堪驚。風月豈惟今日恨,煙霄終待此身榮,未甘虛老負平生。
全州古松大道邊,白晝暝色行蒼煙。溪回路轉不知數,直至興安陰接連。蛟龍拿空勢欲舞,往往呼號作風雨。大枝屈鐵少枝盤,偃蹇突怒如相忤。時復一株羅樵斧,槎牙無枝形獨古。誰栽此松經幾祀,國初太守名猶記。勝跡曾留學士題,繁陰長與行人憩。松風冷冷山寂寥,松月皎皎明清霄。遙想山中風月下,定有鶴仙吹玉簫。
桔槔晝開春雨足,采采新苗出畦綠。就中一握晚菘香,何許長安夸食肉。柏臺清節世見希,花鳥不愛丹青揮。向來斷齏本同調,下箸亦喜霜根肥。此味分明吾所羨,此色寧堪上人面。船窗撫景一題詩,憂樂終歸濟時彥。
小傘障羞去復回,蔣山寺里看花開。摩挲拄杖君隨我,遮莫松間喝道來。
際曉聞君已出城,晚來消息未分明。尊開漫自誇清酒,詩到真如食太羹。雪土細穿春草綠,雨簾高捲暮云平。虛堂燭火棋枰在,可惜無人坐五更。
寺主善為無米飯,病人要吃沒錢針。皇都詩老多才思,收拾酸寒入笑林。
鴉陳連空木葉疏,西風衰柳半平蕪。湖山照眼長奇麗,不枉千金買畫圖。
向曉披衣更擁衾,略無一事惱胸襟。起來點檢窗前雪,地上無多屋上深。
青衫洗盡泮宮塵,三載琴書又問津。海闊正憐鴻去遠,山深須遣雁來頻。沈郎風月詩俱瘦,謝老池塘草自春。莫笑廣文官獨冷,長安一日看花人。
松要蛩語入窗紗。夜深風雨加。江南總被亂山遮。今番夢到家。言未了,笑聲嘩。倚闌云鬢斜。覺來依舊在天涯。殘燈映淚花。
真龍產自于闐國,促腕高蹄稱汗血。顧影驕嘶赤電生,過都歷塊紅塵滅。此物何年入漢家,番酋作貢過流沙。天閑不羨乘黃選,內廄寧論白鼻騧。扇頭一見生驚詫,貌出權奇更高價。已識雄姿勝渥洼,況看妙手驚曹霸。吁嗟此馬今豈無,安知櫪下非神駒。九方不作孫陽死,世上于今只按圖。
詩書家世事,公獨妙兵籌。異質生三乳,時名放一頭。萬山叢里邑,五嶺水邊州。謾道登朝去,功多恨未酬。
峨嵋山腳蓬蒿箭,射中虛空成兩片。驚起當年陳老師,通身是眼何曾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