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過寧王宅應制
進酒忘憂觀,簫韶喜降臨。
帝堯敦族禮,王季友兄心。
竹院龍鳴笛,梧宮鳳繞林。
大風將小雅,一字盡千金。
進酒忘憂觀,簫韶喜降臨。
帝堯敦族禮,王季友兄心。
竹院龍鳴笛,梧宮鳳繞林。
大風將小雅,一字盡千金。
在忘憂觀中進獻美酒,歡快地迎接圣樂降臨。皇帝像帝堯一樣重視親族禮儀,寧王有王季友愛兄長的心意。竹林庭院中笛聲如龍吟,梧桐宮殿旁鳳凰繞林。皇帝的詩文如同《大風歌》與《小雅》,每一個字都價值千金。
奉和:做詩詞與別人相唱和,是臣子應詔作詩的一種特定說法。圣制:皇帝所作的詩文。寧王:唐睿宗李旦之子李憲。應制:應皇帝之命而作詩文。
簫韶:相傳為舜時的音樂,這里指皇帝出行時的音樂。
帝堯:傳說中的上古賢君。敦族禮:重視親族之間的禮儀。
王季: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幼子,周文王之父,有友愛兄長的美名。
大風:指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小雅:《詩經》中的一部分,多為貴族祭祀、宴飲等場合的樂歌。
此詩是詩人奉皇帝之命而作。唐朝重視皇室親族關系,皇帝前往寧王宅體現了對親族的關懷。詩人在這種場合下創(chuàng)作此詩,以表達對皇帝和皇室的贊美。
這首應制詩主旨是歌頌皇帝和寧王,突出皇室親族的和睦與皇帝的圣明。其特點是語言華麗、用典恰當,在當時的宮廷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宮廷文化的繁榮。
旅夜逢秋百感并,絕憐織女渡河清。不堪更泊留城下,煙水茫茫舟自橫。
留侯有廟對崩湍,湖水粘天動地還。此夕正逢天女渡,莫教風浪到人間。
乞巧天邊此夕多,乾坤無奈一黃河。赤松不管人間事,黃石書中意若何。
天橫碣石拱皇州,自古黃河向此流。試向支機前借箸,漢廷何處更良籌。
篝火熒熒夾道明
夜江寒浸百家城
天王不棄南荒遠
直布陽和及死生
離離殘雪點荒叢,
更著幽禽慘淡中。
笑殺畫簾雙燕子,
秋千紅索海棠風。
稻畦忽秀一枝蓮,此剎重開豈偶然。吹盞幡風心不動,落殘花雨法無邊。黃昏也肯燒豬待,白日能容醉酒眠。我是如來門外漢,不須參我趙州禪。
轉語曾無慧舌根,空陪杖履積晨昏。清泉白石如如坐,圓覺維摩可可言。在己一心成犀壁,與人半偈鎖猴猿。壓腰金帶他年重,輸卻茲山鎮(zhèn)寺門。
喜見春回杖履中,
節(jié)樓開宴禮仍豐。
有情華燭陪羈客,
得意清樽待醉翁。
詰旦桃符肇寅朔,
異鄉(xiāng)蓮漏守丁東。
不眠看轉星河影,
南極騰輝近上公。
疑捲江河水,憑空倒瀉奇。
波濤千樹亞,風雨一亭危。
佳節(jié)黃梅過,新涼翠簟知。
喧豗聲不斷,遙識漲灘時。
趙生淮海士,眉宇溫而閒。
宛如九皋禽,獨立秋塘灣。
朅來游京國,籍甚名賢關。
胸中爛文字,膏澤曾與顏。
翹材館閣地,賢俊爭追攀。
胡為不見擢,猶滯郎吏間。
青云多捷徑,冠蓋紛區(qū)寰。
誰能澹無事,日眺西城山。
生才必有用,頗笑時人慳。
幽貞子無厭,天道縱好還。
疏影橫斜事已非,
小園日暮鎖芳菲。
素綃應怯東風思,
故著重重淺色衣。
屏里一斑窺豹管,
釵頭千粟綴鵝黃。
角巾墮曉花同夢,
月帳含秋影亦香。
菩提真無我
圓知見可可
若言更不會
丙丁來求火
鵝黃雪綴碧瑤枝
占斷風高露下時
吏散予方有公事
嚼花斟酒古香詩
暖風梅豆熟。城南路、一片清陰喬木。斜街數間屋。稱朱衣雙引,雪珂鳴玉。鹽官舊筑。記新橋、文桑尚綠。老來三懶,怕香徑踏花,雨榭燒燭。
前輩風流誰繼,學士仙才,不殊玉局。雅鄰任卜。前花市,后修竹。更藤陰殘照,奇書千本,金風亭長自曝。勝吾廬、繭紙圖成,卷葹小幅。
太息凋年雨木冰
歲寒心事屬何人
攜筇試繞墻邊樹
喜見瓊林第一春
九年三見,昔疏未親。一日三見,今也何頻。有來者馬,于霅之濱。有柳未絮,時維仲春。
豈無可交,華屋朱輪。接膝握手,豈無他人。眷焉陋巷,總是累臣。孟獻忘勢,王翰愿鄰。
嗟子之意,孔厚且真。揣我所有,闃無一珍。英英令節(jié),穆穆良辰。泛彼清漣,出其阇闉。
和風吹衣,芳露滴巾。載聽其嚶,載采其辛。乃饌我鮮,乃酌我醇。我酣子謔,子吟我呻。
我無子鬩,子無我顰。厥月三團,百笑弗嗔。積潦滿道,朝炊無薪。系鞍于門,致此嘉賓。
我窺子胸,萬卷橫陳。目電舌雷,筆圣詩神。鍛以一字,衡之千鈞。吉甫史克,蒙莊靈均。
出其下者,詛楚過秦。等而上之,清廟生民。子踰立年,我登七旬。顧影自憐,發(fā)禿膚皴。
衰顏槁悴,老語譫諄。送子此謠,肝膽輪囷。子之家世,凌煙麒麟。子之爵位,曲逆平津。
我幸未死,山林食貧。兩不相忘,云鴻水鱗。
嗟君高義薄層丘,一諾能輕萬戶侯。
錦里家聲推甲第,朱門客散幾春秋。
老來猶記雕蟲句,夢去應隨化蝶游。
今日登堂馀一哭,四山風雨暗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