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張謹齋刺史
我先君歸歸未得,君到秦中暮春日。
計與君別在都門,十六旬經寒暑易。
君返家庭承親歡,斯時我尚滯長安。
茶鐺藥爐侍左右,朔風卷地雪漫漫。
今日逢君話杯酒,灞橋已綠千絲柳。
去來攀折盡長條,頓令風塵催白首。
不禁相看笑撚髭,人生聚散竟如斯。
送君先歸我亦去,兩地相思十二時。
我先君歸歸未得,君到秦中暮春日。
計與君別在都門,十六旬經寒暑易。
君返家庭承親歡,斯時我尚滯長安。
茶鐺藥爐侍左右,朔風卷地雪漫漫。
今日逢君話杯酒,灞橋已綠千絲柳。
去來攀折盡長條,頓令風塵催白首。
不禁相看笑撚髭,人生聚散竟如斯。
送君先歸我亦去,兩地相思十二時。
我先父歸鄉我卻未能同行,您在暮春時節到了秦中。算起來與您在都門分別,已過了一百六十天,歷經寒暑變換。您回到家中承歡雙親膝下,那時我還滯留在長安。守著茶鐺藥爐侍奉在旁,北風卷地,大雪彌漫。如今與您相逢舉杯暢飲,灞橋邊柳樹已綠了千絲。來來往往的人折盡了長條,頓時讓這風塵催白了頭發。忍不住相視笑著捻著胡須,人生的聚散竟然如此。送您先回去我也將離去,兩地相思會持續整日整夜。
先君:指作者去世的父親。
秦中:指今陜西中部平原地區。
十六旬:一百六十天。
茶鐺(chēng):煮茶的器具。
灞橋:在長安東,古人常在此折柳送別。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知,作者先父歸鄉自己未能同行,友人張謹齋先到秦中,作者滯留在長安,之后兩人相逢又將分別,可能是在這樣的情境下創作此詩,表達人生感慨與惜別之情。
這首詩主旨圍繞人生聚散和與友人的別情。以平實語言敘述經歷,對比手法突出情感落差,借景抒情增添韻味,在表達情感方面真摯動人。
松阡冬暖動春姿,千載清風鐵相祠。展拜偶因陪郡伯,樓船燈火夜歸遲。
二十七年成抵用,半供忙走半閑過。挑燈又守今番歲,對酒愁聽去日歌。平世及知更事少,窮身惟恐受恩多。盡情試檢床頭歷,奈爾匆匆此夜何。
蘭溪傾蓋杏風殘,桂嶺離裾菊露寒。聽子新詩過夜半,吹儂秋思入云端。往吟平地千蒼玉,還憶孤舟一釣竿。四海如今習鑿齒,大官莫作小官看。柴門草徑盡莓苔,不放黃塵俗子來。詩客清晨沖雨入,梅花一夜為君開。飄蕭落葉殘燈火,陸續清談濁酒杯。二十六年才四見,驪駒抵死祗相催。
蓋世勛名今日夢,一丘泉石古人心。羌峰衣缽依然在,莫把儒冠老此生。
天上重云郁不開,嚴飆送凜破空來。波瀾海上魚龍睡,搖落山中草木哀。長箭射雕過玉塞,短衣騎馬望金臺。戰秋辭向宵深讀,太息江東獨步才。
千月本難滿,三時理易傾。石火無恒焰,電光非久明。遺文空滿笥,徒然昧后生。泉路方幽噎,寒隴向凄清。一隨朝露盡,唯有夜松聲。
西麓興來因獨往,客懷秋色兩娟娟。白云出岫淡如埽,紅藕作花香可憐。風落晚涼巾不整,草侵危石坐常偏。無因此夜湖邊月,共聽松陰萬壑泉。
秋風吹冷薜蘿衣,客里逢君賦式微。楚水別來浮桂棹,秦川歸去掩柴扉。中天華岳三峰削,獨樹關河一葉飛。我有愁心如斷雁,隨君征路向斜暉。
我昔游龍沙,極目但荒磧。回首青田山,縹緲片云隔。承恩偶歸來,真趣契疇昔。故人有陳子,吏隱曠塵跡。示我云山圖,一洗煩慮滌。雨馀新嵐生,山濕翠欲滴。茅茨無俗駕,猿鶴驚朝夕。扁舟何處來,得非武陵客。先生高世心,詎可凡態測。長嘯滄浪心,浩蕩情靡極。
共攜尊酒上崔嵬,婁水秋瀠匹練回。萬井夕陽看自斂,九峰云色坐頻來。披襟嘯逐天風落,倚盞狂驚河漢摧。握手將歸何所贈,諸君應有大夫才。
聞道崔公作蘆雁,端如莊叟玩鯈魚。鶱翔唼啑妙百態,君看老因般礴馀。
蒲萄酒用春江水,壓倒云安曲米春。未解敲門問奇字,一杯聊醉草玄人。
推變隨時命也夫,中年曲折事臨頭。人生自古書鐫板,志決從今磨轉牛。干蠱父衰兼病疾,于歸婦幼待雕鎪。少年欲憶猶堪憶,但是情懷不可留。循回旦暮未曾閑,十載荒唐酒隱間。豈有人來空冀北?猶將夢去強圖南。安歸安歸問終古,覓路覓路盡生年。六合蒼茫幸馀子,不然孤泣與誰看。
軟草芳郊綠吐茵,鄰娃相約去尋春。尋春最怕逢桃樹,桃葉桃根盡惱人。
落葉秋雨深,荒徑無行跡。鶴破青冥來,翩躚一羽客。令我思休糧,松間飯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