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盜
赤子吾焉忍,兵戈見綠林。橫行鋒可近,不殺意仍深。
江海思骸骨,朝廷問腹心。誰云大臣在,家國共沾襟。
天遣文安盜,狼山一夕風。深恩是先帝,急難有群公。
身世吾何晚,乾坤事未窮。豈堪遼左戍,吹角月明中。
赤子吾焉忍,兵戈見綠林。橫行鋒可近,不殺意仍深。
江海思骸骨,朝廷問腹心。誰云大臣在,家國共沾襟。
天遣文安盜,狼山一夕風。深恩是先帝,急難有群公。
身世吾何晚,乾坤事未窮。豈堪遼左戍,吹角月明中。
我怎忍心看著百姓受苦,戰亂中見到了綠林強盜。他們橫行無忌,刀鋒可近,即便不殺,惡意仍深。我思念著漂泊江海的友人,朝廷也在詢問著心腹大臣的意見。誰說大臣們還在盡職,國家危難時大家都傷心落淚。上天降下文安的盜賊,狼山一夜狂風大作。先帝曾有深厚的恩澤,危難時刻有眾多大臣挺身而出。我感慨自己身世坎坷,世間的事情無窮無盡。怎能忍受在遼左戍邊,在明月中聽著號角聲。
赤子:指百姓。
綠林:指盜賊。
鋒:刀鋒。
文安盜:指文安地區的盜賊。
狼山:地名。
遼左:遼東。
此詩創作時間背景應處于社會動蕩、戰亂頻繁時期,可能是朝代更迭或有大規模的盜賊橫行。詩人目睹百姓受苦、社會混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百姓的同情。
這首詩主旨在于反映社會的動蕩和人民的苦難,表達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能讓讀者深切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憂慮。在文學史上,它是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的一個寫照,展現了詩人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暝上春山閣,梯云宿半空。軒窗閉潮海,枕席拂煙虹。 朱網防棲鴿,紗燈護夕蟲。一聞雞唱曉,已見日曈曈。
翅掩飛鶯舞,啼惱婕妤悲。料取金閨意,因君問所思。 流鶯拂繡羽,二月上林期。待雪銷金禁,銜花向玉墀。
湖北雨初晴,湖南山盡見。巖巖石帆影,如得海風便。 仙穴茅山峰,彩云時一見。邀君共探此,異箓殘幾卷。
鄉關眇天末,引領悵懷歸。羈旅久淫滯,物色屢芳菲。 稍覺出意盡,行看蓬鬢稀。如何千里外,佇立沾裳衣。
西湖湖上水初生,重疊青山接郡城。 記得扁舟載春酒,滿身花影聽啼鶯。
肅肅清廟,登顯至德。澤周八荒,兵定四極。 生物咸遂,群盜滅息。明圣欽承,子孫千億。
甚匆匆歲月,又人家、插柳記清明。正南北高峰,山傳笑響,水泛簫聲。吹散樓臺煙雨,鶯語碎春晴。何地無芳草,惟此青青。誰管孤山山下,任種梅竹冷,薦菊泉清??慈饲槿绱耍蜃聿豁毿?。問何時、樊川歸去,嘆故鄉、七十五長亭。君知否,洞云溪竹,笑我飄零。
名利場中空擾擾。十年南北東西道。依舊緣山塵撲帽??瞻脨馈Aw他陶令歸來早。 歸去來兮秋已杪。菊花又繞東籬好。有酒一尊開口笑。雖然老。玉山猶解花前倒。
差參宮樹殿東西,樹里青山落日低。 回首旌旗猶未定,晚來風起玉河堤。
先生是年乃能言,蓋聰明蘊蓄者久矣。就傅讀書,過目成誦,日數千言不肯休。授《大學章句》,至“右經一章”以下,問塾師:“此何以知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師應之曰:“此朱文公所說。”即問:“朱文公何時人?”曰:“宋朝人?!薄翱鬃?、曾子何時人?”曰:“周朝人?!薄爸艹?、宋朝相去幾何時矣?”曰:“幾二千年矣?!薄叭粍t朱文公何以知然?” 師無以應,曰:“此非常兒也。”
乍晴天宇瑩無塵,短策輕衫發興新。 過鳥一聲如勸客,青山萬疊總迎人。 回頭便與氛埃隔,入眼真於水石親。 盡意登臨休計日,此行端不負芳春。
中原天意定何發,豈謂人才不素儲。 前輩老成今殄瘁,丁年豪雋重蕭疏。 武侯歲晚出師表,賈誼平生流涕書。 社稷無疆恩澤厚,小臣何敢議盈虛。
太陽不敢近,宵行聊自娛。 過水亂繁星,隨風散平蕪。 車公晚差樂,幾案不汝須。 方謀買娉婷,斛貯明月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