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岱 其三
五更滄海吐明蟾,杖策登云過水簾。
輦道舊傳排御幛,神壇曾見出金奩。
碑銅蝕雨生苔蕊,瓦鐵翻風墮殿檐。
應是最高寒亦重,山人習久不知嫌。
五更滄海吐明蟾,杖策登云過水簾。
輦道舊傳排御幛,神壇曾見出金奩。
碑銅蝕雨生苔蕊,瓦鐵翻風墮殿檐。
應是最高寒亦重,山人習久不知嫌。
五更時分,滄海之上吐出明月,我拄著拐杖登上云霧,經過水簾。傳說中帝王登山的輦道旁曾排列著御幛,神壇上曾出現過金奩。碑上的銅被雨侵蝕生出了苔蘚,殿檐上的鐵瓦被風吹落。想來是山最高處寒意更重,可山里人習慣了也不嫌棄。
明蟾:明月。
杖策:拄著拐杖。
輦道:帝王車駕經過的道路。
御幛:帝王出行時用作儀仗的帷幕。
金奩:金盒,這里可能指神壇上的供奉之物。
苔蕊:苔蘚。
山人:山里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作者登上泰山,看到泰山的壯麗景色和歷史遺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泰山在古代是帝王封禪之地,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作者或許在游覽過程中,對泰山的歷史和自然景觀產生了深刻的思考。
這首詩以登泰山為主題,描繪了泰山的景色和歷史遺跡,展現出泰山的雄偉與滄桑。詩中既有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也有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感染力。
朮爐松火照春城,夜雪寒燈對舊京。霜鬢暗催人易老,天涯獨宿夢難成。因懷泉石違初志,愧乏涓埃答圣明。燒竹引杯聊餞歲,望鄉瞻闕總關情。
殘紅零落鳥無言,結竹為籬夢不喧。雨漬短垣茸草色,水涵空石露蒲根。風搖碎影春將盡,煙裹深林月欲昏。冷硯久荒時一洗,墨香狼藉引魚吞。
世亂遭飄蕩,飛藿共徘徊。十口隔風雪,反畏消息來。
九曲園亭結構牢,畫圖誰為重揮毫。蛟虬起陸巖巒秀,風雨號空樹木高。五夜神光通岳氣,三秋明月薦溪毛。瀧岡墓表情何極,手把杯棬淚滿袍。
紫鳳臺高,紅鸞鏡里,馡馡幾度秋馨。黃金重,綠云輕。丹砂鬢邊滴粟,翠葉玲瓏煙剪成。含笑出簾,月香滿袖,天霧縈身。年時花下逢迎。有游女、翩翩如五云。亂擲芳英,為簪斜朵,事事關心。長向金風,一枝在手,嗅蕊悲歌雙黛顰。繞臨溪樹,對初弦月,露下更深。
黃梅風雨自年年,今日沙頭浪拍天。最是便君多大略,笑看東海欲投鞭。
相違雖不遠,相送亦應難。寶劍脫為贈,瑤琴何處彈。行裝三伏雨,孤棹百重灘。想到家林日,猶懷荔子丹。
聞道南湖曲,芙蓉似錦張。如何一夜雨,空見水茫茫。
但覺意清凈,不知山淺深。年華暗凋落,老境已侵尋。三世樓鐘舊,一生香火心。高風難補綴,永愧壁間吟。
觸涂是礙。一任浮沈何必改。有個人人。自說居塵不染塵。謾夸千手。千物執持都是有。氣候融怡。還取青天白日時。
令尹相招作上元,連朝春雨客心煩。遙看漁火乘村暗,不見星毬照市繁。宦鞅未須驚節候,人情猶喜近鄉園。太平風物揚州盛,贏得清宵一晤言。
祖世多生契,門墻半面人。若為資巨岳,不敢望洪鈞。千載今如此,諸公跡易陳。江河須到海,松柏不勝春。
名山無計閉戶。索共圍燈語。霧重郊墟暝,彈長鋏,嗟修阻。堆阜還自吐。諧琴趣。細理霓裳譜。繞弦柱。新愁舊恨,清桐多少心苦。嵯峨衰鬢,那更閑情能賦。陵谷番番夢破處。憑訴。哀絲聲攪風雨。
西風颯颯一帆輕,路入松陵夜正清。市戶殘燈臨水影,漁村短笛隔云聲。丹楓葉落霜初肅,白葦花開月倍明。我有元龍豪氣在,四橋波浪不須驚。
朱邸神仙館,蕓窗翰墨林。簡編求至理,泉石散幽襟。點瑟聲靡間,顏瓢味可尋。獨攀叢桂隱,時對白云吟。鍊氣餐霞液,齋心玩兔陰。東平為善意,千載嗣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