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檎近
枕絮偎逾濕,燭花寒更青。月落鳥聲悄,霜濃旅魂驚。
拼與分歧決絕,轉許惜別叮嚀。淚波執手盈盈。臨語又吞聲。
始上吳楚道,先見短長亭。初陽木杪,搖搖鞭影分明。
江郎情黯,紅樓回望,引愁一路云影平。
枕絮偎逾濕,燭花寒更青。月落鳥聲悄,霜濃旅魂驚。
拼與分歧決絕,轉許惜別叮嚀。淚波執手盈盈。臨語又吞聲。
始上吳楚道,先見短長亭。初陽木杪,搖搖鞭影分明。
江郎情黯,紅樓回望,引愁一路云影平。
頭枕著的棉絮被淚水浸濕得愈發厲害,蠟燭的火焰在寒夜中顯得更青冷。月亮落下鳥兒也悄然無聲,寒霜濃重讓旅途中的人驚醒。本已決心與對方分別,卻又轉而滿是惜別時的叮囑。握著對方的手,淚水盈盈。到了該說話時卻又哽咽著說不出。剛踏上吳楚的道路,就先看到了那長短不一的驛亭。初升的太陽照在樹梢,馬鞭的影子清晰搖晃。我像江淹一樣黯然傷神,回望那紅樓,一路上愁緒如平靜的云影般相隨。
枕絮:枕頭里的棉絮。
燭花:蠟燭燃燒時結成的花狀物。
拼:舍棄,不顧,這里有決心之意。分歧:分別。
吳楚:春秋時吳、楚兩國,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短長亭:古時設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作餞別處。
木杪:樹梢。
江郎:指南朝文學家江淹,他曾作《別賦》,多寫離別之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詞的內容推測,可能是作者在與親友分別、踏上旅途時所作。當時社會或許存在著人們為生計、仕途等奔波離別的普遍現象,作者在離別之際,內心充滿了不舍與愁緒,從而創作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抒發離別之愁。其突出特點是情景交融,細膩地刻畫了離人從分別到旅途的心理變化。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以其真摯的情感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離別題材詞的魅力。
楊柳風輕欲午涼,蘼蕪沙暖足春香。水鄉父老茅堂酒,不信王孫道路長。
貞一來時送彩箋,一行歸雁慰驚弦。翰林寂寞誰為主,鳴鳳應須早上天。
招提多病客,擁褐世間情。法自傳燈得,詩先卓錫成。年光云樹麗,春晝雨花明。若許東林住,還攜漉酒生。
景斜瓦碗方食,日晏柴門未開。五柳前身處士,一瓢今日顏回。
曲巷高檐避網羅,朝來飽啄隴頭禾。但令四海長豐稔,不厭人間鼠雀多。
小塘才數丈,山側隱幽微。水蔓向塘引,岸草半已腓。雛鴨十許匹,唧唧繞母圍。見人略一避,回首如相窺。天中亦有鴿,相挾成群飛。
避寇辰沅憶逐臣,楚騷滋味一時新。幽蘭峰坳隨云發,山鬼搴蘿送笑顰。
華顛戚戚苦無悰,愁絕湘南六一翁。采得宜男仍謁告,未應空學顧非熊。白玉堂前一老仙,能文善飲量如川。官高猶說清貧甚,乞與田租作酒錢。渚宮春好酒如川,引領巴江眼欲穿。卻笑詞人殺風景,瞿塘不敢泛樓船。月露星河共一天,無由縮地謾悽然。金閨莫羨江湖趣,曾溷京塵二十年。
樓上看山翠黛浮,樓前沽酒錦纏頭。登臨試與詢湖雁,豪杰親曾侶海鷗。沙嶺曉晴云散出,野亭春盡水交流。意中故舊那能得,強擬偷生賦遠游。
冬天忒惡,壓定小樓掀不脫。見說春歸,歸到橋南第幾梅?萬般俱備,短屐冰詩和酒美。只待東風,坐我濡紅潑綠中。
好誦莊周六月篇,及時千里尚迎賢。既歸周勃安知獄,自汗蕭何賤買田。遼薊干戈驅北塞,荊襄寇盜動南天。請纓多士王師合,定擬珠厓不棄捐。
江水東流入海深,水邊華構百年心。行人未識君家世,看取堂前喬樹林。
客里逢春了不知,牡丹剩買十來枝。東風動地從渠惡,吹盡楊花無可吹。
醉憑斜日俯蒼茫,拄杖明霞水一方。道側斷碑埋屃赑,草中殘瓦臥鴛鴦。煙銷林影窺宮禁,江落潮痕上女墻。遺恨彈丸江左地,岳王墳樹吊秋霜。
一段風煙筆下開,小枝帶雨思縈回。障風一袖如相向,說與嫦娥淚落來。小年輕別廬山道,林下微吟夜更幽。影落人行半巖月,五更風露一山秋。秀色娟娟自出塵,曉枝更帶露華新。清風一至如相語,從此開簾來故人。春花秋月不同時,高節偏于墨色宜。莫遣世間丹綠筆,等閒俗卻歲寒枝。江樓月下夜聞歌,不奈忠州刺史何。輕裊腰肢更清峭,柳枝何似竹枝多。渭水侯多失舊封,平泉池館亂來空。青青石上何人賞,孤映暮山風雪中。愛竹高風已自賢,興來更泛剡溪船。枝間清響風驚雪,憶得東林夜宿年。第五橋邊一徑遙,滿林野竹立江郊。鴛鴦浮破水涵影,翡翠壓斜風舞梢。倚竹佳人生暮愁,那知情伴夜蟬幽。一山風月龍吟罷,聲入江云裊裊秋。匡廬古寺暗松藤,曾宿寒巖最上層。火煖爐溫四山靜,前溪風雪后窗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