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廿日白云遣興二首
咄咄肩輿小北城,雨馀山色眼俱明。山眉似為先生展,故遣寒花一路迎。
烏飛兔走尚牢籠,暑往寒來秋已窮。何妨去訪無□伴,左拉安期右赤松。
咄咄肩輿小北城,雨馀山色眼俱明。山眉似為先生展,故遣寒花一路迎。
烏飛兔走尚牢籠,暑往寒來秋已窮。何妨去訪無□伴,左拉安期右赤松。
坐在小轎中匆匆來到小北城,雨后山色映入眼中,讓人眼前一亮。那山巒的輪廓仿佛是為先生舒展的眉毛,所以才派遣寒花一路迎接。日月如飛烏和玉兔般運轉,人卻還被困在牢籠之中,暑去寒來,秋天已經到了盡頭。不妨去尋訪那些超凡脫俗的伙伴,左邊拉著安期生,右邊挽著赤松子。
咄咄:表示感慨、感嘆。肩輿:轎子。
雨馀:雨后。
山眉:形容山巒的形狀像眉毛。先生:作者自稱或泛指高雅之人。寒花:耐寒的花。
烏飛兔走:指日月運行,烏指太陽,兔指月亮。牢籠:比喻束縛人的事物。
安期:安期生,古代傳說中的仙人。赤松:赤松子,古代神話中的仙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九月廿日”可知創作于秋季。當時作者可能處于一種對塵世生活有所感慨,渴望尋求精神解脫的心境,于是借景抒情,表達自己對超凡境界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超脫塵世的追求。其特點是景中含情,運用擬人、用典等手法增添了詩歌的藝術魅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情感和創作風格。
楓林昨夜感秋迢,落葉參差白板橋。舞影遠隨斜日盡,辭根飛逐北風驕。似僧解脫禪心寂,此樹婆娑生意消。收拾枯黃深竹里,烹茶調取惠泉澆。杈枒畫本仿荊關,直上無枝葉葉刪。枯樹小園悲庾信,黃坭赤壁感眉山。翻經檀樹馀生意,題句楓林笑醉顏。律轉鴻鈞春氣動,會看眾木得陰閑。
微官有閥閱,三賦池上詩。林密知夏深,仰看天離離。官忙負遠興,觴至及良時。荷氣夜來雨,百鳥清晝遲。微風不動蘋,坐看水色移。門前爭奪場,取歡不償悲。欲歸未得去,日暮多黃鸝。明波影千柳,紺屋朝萬荷。物新感節移,意定覺景多。游魚聚亭影,鏡面散微渦。江湖豈在遠,所欠雨一蓑。忽看帶箭禽,三嘆無奈何。
淅淅響空檐,怕濕重簾。挑殘燈芯覺寒天。窗內愁人窗外雨,一樣懨懨。心事任猜嫌,淚浥青衫。一天涼氣晚風尖。著個銀蟾秋尚慘,況恁廉纖。
燈照露花何所似,館娃宮殿夜妝臺。
露胸坦腹,皺眉搭嘴。做個模樣,是何儀軌。謂渠惺未必惺,請渠睡未必睡。吽吽奉化子,我儂識得你。
銜哀過舊宅,悲淚應心零。借問為誰悲?懷人在九冥。禮服名群從,恩愛若同生。門前執手時,何意爾先傾!在數竟未免,為山不及成。慈母沉哀疚,二胤才數齡。雙位委空館,朝夕無哭聲。流塵集虛坐,宿草旅前庭。階除曠游跡,園林獨馀情。翳然乘化去,終天不復形。遲遲將回步,惻惻悲襟盈。
皇天常無私,日月常盈虧。圣人常無為,萬物常往來。何名為無為,自然無安排。勿忘與勿助,此中有天機。
新秋雨初歇,草木生微涼。汎汎鄱湖水,相送意更長。旬日已云久,對語傾衷腸。名山同追尋,古洞還趨蹌。把酒不成醉,仰視鴻雁翔。霎然浮云起,白日將回光。貞蘭植空谷,歲晚為誰芳。相信不在跡,千里能無忘。
秋月尚不減,客堂清宴闌。把杯看玉兔,駐馬簇金鞍。漸覺歲時暮,況驚關塞寒。霜笳中夜發,葉落滿長安。
撥愁幾度拈吟筆。愁多筆難料理。逝水華年,看天白眼,掩抑低徊如此。此間秾李。有十索丁娘,李波妹子。取次花叢,懶將回顧有如此。無端天與臣里。恁春光晼晚。嬌姹紅紫。錦幕虛涼,朱幡黯淡,蜂蝶也知徙倚。卿卿爾爾。尚百日清齋。太常如水。一任花枝,笑人眠共起。
帳借江風蓋借云,離情倚劍帖龍文。樓船更倩戈船護,初學乘槎謁圣君。行李參差兩路塵,行人行矣送歸人。風前盡醉林婆酒,白鶴晴峰無那春。木棉臨水爛紅霞,躞蹀何之白鼻騧。傍岸每嗔童子上,插瓶渠為采山茶。抹額成群錦纜牽,分明旗號亦喧闐。帶牛佩犢非兒戲,待辟吾皇九有田。帶馬春沙暫牧場,今朝春水沒中央。水接房星天上廄,分明匹匹肖鴛鴦。煙起山坳有竹廬,篷窗一半對風虛。青衣急走奚奴馬,紅嘴深窺翡翠魚。圍山周匝倚高墩,多少經營近水村。世亂深居尋不得,那知山頂是桃源。不見人家冷卻春,青松山上立如人。招來試語神仙事,背指桑田拂袖塵。
山行確犖趁云程,食寢無多但有名。作夢方成雞喚起,加餐未竟馬催行。鼓風飛壒渾無際,敲日吹炎似有聲。埃息火流知不晚,依然六幕自澄清。
聚首何年約,登臨到處家。物華撩我賦,村釀為君賒。馬足怯山徑,衣裾刺草花。宋公臨戲馬,猶足使人誇。
泠泠秋露湛金波,政爾懷君奈遠何。清月宜人當戶牖,好風吹韻入林柯。因探瑤圃求玄草,卻憶華池汎白荷。兩地相思難命駕,新詩盈握一長哦。
不讀遠游賦,放懷茲地宜。云山繞窗戶,萬態爭紛披。世故日已遠,風水方逶迤。倚杖夜來雨,東山煙散遲。人間許長史,不與此心期。境空納浩蕩,日暮生泬寥。竹聲池邊起,欲斷還蕭蕭。丈人方微吟,萬象各動搖。林間光景異,月出東山椒。門前誰剝啄,已逝不須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