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
斗星高被眾峰吞,莽蕩山河劍氣昏。
隔斷塵寰云似海,劃開天路嶺為門。
松拿霄漢來龍斗,石負苔衣挾獸奔。
四望桃花紅滿谷,不應仍問武陵源。
斗星高被眾峰吞,莽蕩山河劍氣昏。
隔斷塵寰云似海,劃開天路嶺為門。
松拿霄漢來龍斗,石負苔衣挾獸奔。
四望桃花紅滿谷,不應仍問武陵源。
北斗星的光輝被高峻的群峰吞沒,廣闊的山河間劍氣也顯得暗淡。云霧像大海一樣隔斷了人間,山嶺如門扉般劃開了通向天際的道路。松樹仿佛在天空中與游龍搏斗,巖石披著苔衣如同挾帶野獸飛奔。環顧四周,桃花開滿山谷,這里如此美好,不必再去尋找武陵源的桃花源。
斗星:北斗星。
莽蕩:廣闊無邊的樣子。
塵寰:人間,塵世。
霄漢:天空,高空。
武陵源: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繪的避世仙境。
此詩為譚嗣同游歷道教名山崆峒山時所作。崆峒山以險峻奇絕著稱,詩人被其雄奇景色震撼,借山水之景抒發對自然的熱愛與超越世俗的豁達心境。
全詩以奇麗筆觸描繪崆峒山高峻、壯闊之景,尾句以“桃花滿谷”對比“武陵源”,突出此處勝境更勝一籌,展現詩人獨特的審美視角與豪邁胸襟。
黃金為佩玉為人,明月清光炤水濆。晴日看山迎爽氣,春風載酒草玄文。隨車瑞叆千林雨,遍地花濃萬樹蕡。羅爵門深耽伏枕,朱弦裊裊日相聞。
太乙東皇欲轉鈞。玄冥連夜碾歸輪。冰痕不動玉粼粼。酒氣力消寒氣力,梅精神是雪精神。相將好去轉頭春。
清渠脩竹靜相臨,喬木參天十畝陰。一片藕花香不斷,不知門外日流金。
和煙和雨自凄凄,生意何人為品題。一自池堂春夢覺,滿庭風雨屬濂溪。
蒲池太上東西瀑,散作三峰雨雪來。玉女洗頭馀碧水,至今長有白蓮開。
化城樓閣壯人寰,澤國封疆鎮兩關。云氣開成銀色界,天工斲出點蒼山。
力小安能勝萬鈞,退藏深渺欲全身。大恩不報有馀責,何必煩言浪指陳。非才自丏罷鈞衡,百念灰寒豈復萌。剛道資囊上書者,不知誰繼潁川生。尼父乘桴居九夷,管寧浮海亦多時。古來圣賢猶如此,我泛鯨波豈足悲。功似贊皇猶遠涉,智如鶴相亦來游。世間萬事非人力,只有安心百不憂。蘇子曾為海上仙,群龍三復絕韋編。我今日對羲文語,卻恨公書取次傳。
洞門晴日靄沉沉,虛院高槐生晝陰。云影臨時青殿接,露香凝處綠階深。嚶嚶黃鳥分枝轉,嘒嘒玄蟬抱葉吟。臣對南薰何所獻,欲將封事答虞琴。
曾聆玉帳肅徽音,俯仰清祠感慨深。客袂尚馀他日淚,羈懷不改舊時心。耳聞種德都成玉,眼看栽松盡作林。每歲騎箕滇海上,手分云液散甘霖。
南方有鳥向北來,卓爾不群獨高飛。陸經崇山與峻嶺,水浮巨海狎鮫螭。猿狖虎豹臨穴啼,腥風紅浪相推排。胡為離鄉獨遠游,歷此萬里之險危。惟茲鳥之不群兮,自古在昔已如斯。非練寶不食兮,非梧桐不棲。嗟鴟梟之眾多兮,誰識其有此高懷。以小人之心而測君子之腹兮,得腐鼠而相疑又何惑乎?接輿之狂歌乎德衰!
翻煖為寒一信風,畫橋南北岸西東。春歸楊柳無私意,深淺青黃自不同。
看見嬌黃拂柳芽。狠銀幡誰亸髻蟠鴉。一簾睛色滿天涯。冰縷未醒連夜酒。雪籬留得去年花。東風也肯過吾家。
小徑平橋路欲分,萬條青玉一溪云。不須更到幽奇處,便合長康寫此君。
海際滔滔排雪來,怒云入水化狂雷。曾分禹域開天地,又拔連營聚甲盔。輦路蕩平塘筑古,桑田傾覆墾圍頹。壓堤無數少年子,敢向潮頭踏浪回。
陳王驂駕反,副后西園游。并命登飛閣,列坐對芳洲。桂巖逢暮序,菊水值窮秋。竹徑簫聲發,桐門琴曲愁。徒奉文成誦,空知思若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