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 其七 兩峰插云
四圍蒼翠合,錦屏敞,列層岑。忽馬耳高騫,撐天尺咫,拔地千尋。晴陰。一開一闔,鎖連環、中有暮朝云。往返諸仙玉馭,不勞風伯清塵。
妝臨。鏡俯湖明。鬟競綠,黛爭青。聽高壑松濤,牙連海上,相向鳴琴。飛楹。行春橋側,峙碑亭、南北路平分。游客疊攜阮屐,清宵分聽緱笙。
四圍蒼翠合,錦屏敞,列層岑。忽馬耳高騫,撐天尺咫,拔地千尋。晴陰。一開一闔,鎖連環、中有暮朝云。往返諸仙玉馭,不勞風伯清塵。
妝臨。鏡俯湖明。鬟競綠,黛爭青。聽高壑松濤,牙連海上,相向鳴琴。飛楹。行春橋側,峙碑亭、南北路平分。游客疊攜阮屐,清宵分聽緱笙。
四周的蒼翠山色交融,如錦繡屏風展開,排列著層層疊疊的山峰。忽然如馬耳般高高揚起,支撐天際僅在咫尺之間,拔地而起高達千尋。晴陰交替,云氣開合,如連環相鎖,其中縈繞著暮朝的云靄。往返的仙人駕乘玉車,無需風伯來清掃塵埃。 臨湖梳妝,鏡般的湖面清澈明亮。山巒如女子發髻競秀翠綠,黛眉爭顯青蒼。聽高谷中的松濤聲,如琴音相連,與海上的濤聲相向和鳴。飛檐的楹柱,在行春橋側,對峙的碑亭將南北路徑平分。游客們結伴穿著阮氏木屐,清夜時分共聽如緱山的仙樂。
騫(qiān):高舉,飛起。
尺咫(zhǐ):比喻距離很近,古代八寸為咫。
千尋:古代八尺為尋,千尋形容極高。
風伯:神話中的風神。
阮屐:魏晉名士阮氏(如阮籍)游山所穿的木屐,代指游山鞋。
緱(gōu)笙:用王子喬于緱山吹笙升仙的典故,代指仙樂。
此詞以西湖十景之一‘兩峰插云’為題材,創作于作者游覽西湖時。通過對南北兩峰插云景觀的刻畫,融合自然風貌與神話想象,展現清代文人對西湖山水的審美意趣。
全詞緊扣‘兩峰插云’主題,上片寫群峰疊翠、云氣繚繞的自然之奇,下片繪湖山相映、游賞之樂,將實景與虛境結合,突出西湖山水的靈秀與人文底蘊,是清代西湖題詠詞中的佳作。
花宮環碧水,百尺駕春濤。縹緲金銀闕,云門控巨鰲。
任公有釣臺,陽羨西門道。六朝去已遠,一守稱絕倒。無事每蕭閒,于焉事幽討。惠政實已多,昔民仰蒼昊。至今釣游處,水清山亦好。云天日為旗,野樹春如葆。魚鳥識風流,江山見文藻。王孫遠游歸,悽迷思芳草。壯氣溢前修,我當論懷抱。出處可探奇,有志莫易老。
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馀幾,后死無讎可雪。猶未燥、當時生發。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癡骨。但莫使、伯牙弦絕。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
神仙富貴未蹉跎,自古英雄白首多。請語梅花樓外月,清光長照玉人歌。
羊家小婢學夫人,到底悲歡不屬身。爭似娙娥妝洗盡,自然冰玉離風塵。
施恩宣化。一統函夷夏。端拱垂衣幾務暇。光被普天之下。簪纓扈從游巡。乾坤萬物皆新。蕩蕩太平熙皞,吾皇萬歲千春。
敦薨爽塏水之頭,馬踏浮云玉壘秋。畏簡書來乞汗帳,明妃曲落解儂愁。和鈴誰諫收黃鉞,熱海空誇馴白鷗。枝上葡萄眼中血,但傾離鬯薦西州。
積讒磨骨最傷神,忠信難明反被瞋。可待白虹朝貫日,莫教明月暗投人。燕王按劍無馀怒,文種禽吳遂殺身。志士厲名何所用,古來巖穴老山民。
銓曹早歲著英聲,八帙歸休沐寵榮。官帶舊銜鄉望重,心無塵慮世緣輕。都門祖餞多新進,閭里趨迎總后生。三徑重開看松菊,不妨偃仰學淵明。
曾倚沉香作好妝,竹籬茅屋肯深藏。天寒翠袖留空谷,歲晚長眉閉上陽。投轄尚能來好事,著鞭應恐并馀芳。廣平賦罷詩肩瘦,不為梅花惱石腸。寒花入眼亂紛紛,高臥袁安雪塞門。春透交枝才照座,風搖斷萼已飄村。返魂香細寧辭折,自暖杯深不待溫。為約竹君同我老,交情此外更誰論。
澗冷菖蒲翠,山春躑躅紅。草驚秋盡火,樹厭夜深風。
白帝城高萬疊間,江云朝出暮猶還。信知千古英雄地,雖險應須德作山。
望園光景暮,林觀歇雰埃。荷疏不礙楫,石淺好縈苔。風光逐榜轉,山望向橋開。樹交樓影沒,岸暗水光來。
葦樹瀟森葉擁關,鳴騶凌曉度前山。馬窺側徑愁霜滑,人過危橋怯水潺。荏苒風塵千感集,奔馳世路幾時閒。春來念念交溪遠,徒羨飛云自往還。
輶車入城府,不染市道塵。買山水部巷,石壁爭嶙峋。嘉果自四時,橘柚及棗榛。樹木更茷骪,梅竹逾精神。茆亭覆石上,風月為主賓。蕓軒矮且陋,著書掩柴門。褦襶非我朋,心知遠見親。神閒多暇日,棋局見本真。雖居赤縣會,每結青山云。鱗鱗十萬家,刀錐忘夕昕。茲山豈遙遠,煙容自津津。四郊愿寧謐,永作草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