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羅浮肩輿上望黃龍洞寄懷龐弼唐二首
天華白屋黃龍里,隱隱飛云兩棟懸。居士舊曾開板筑,幽期須共了前緣。
云起含陽也共門,乾坤一體本渾渾。合將一點程門意,四百峰頭月下論。
天華白屋黃龍里,隱隱飛云兩棟懸。居士舊曾開板筑,幽期須共了前緣。
云起含陽也共門,乾坤一體本渾渾。合將一點程門意,四百峰頭月下論。
第一首:華麗的白屋坐落在黃龍洞中,隱約可見飛云如兩棟樓宇高懸。龐居士曾在此開山筑屋,我們當共赴幽約了卻前世緣分。第二首:云起含陽與黃龍洞同門相連,天地本為一體混沌交融。應將程門立雪的求學深意,在羅浮四百峰頭月下共論。
板筑:古代筑墻工具,此處代指建造房屋。
幽期:隱秘的約定,指與友人的相聚之約。
渾渾:混沌一體、不可分割的樣子。
程門意:化用“程門立雪”典故,指尊師重道、求學問道的誠意。
詩人游覽羅浮山時,乘肩輿(轎子)上行,途中望見黃龍洞的奇景,觸景生情,回憶起與友人龐弼唐的交游過往,遂作此二詩以寄懷,表達對友人的思念與共論學問的期待。
詩歌以羅浮山黃龍洞為背景,將自然景觀與人文記憶結合,既描繪了山景的幽美,又通過“板筑”“程門意”等細節傳遞與友人的深厚情誼及精神共鳴,語言含蓄典雅,意境深遠,是一首融景、事、情于一體的懷友佳作。
澉浦東南海面橫,慣看潮落又潮生。
嫌渠萬里風波險,心地一生平處行。
酒邊風月是詩情,平淡精神最老成。
每愛晉人標韻別,發揮天趣更淵明。
春陰乍合云偏散。幽窗更覺愁人倦。
辜負看花天。黃塵雜柳煙。
三分春正好。弱絮黏芳草。
難熨小眉痕。相憐鏡里人。
落日昏,山庭寂。獨立峰頭天四垂,一繩雁破遙空碧。
雨乍晴,嵐猶濕。萬點鴉隨黃葉翻,殘霞片片魚鱗赤。
綠楊裊裊草萋萋,緩步行春獨杖藜。
搜蕊蜂兒透花骨,增巢燕子砌芹泥。
過溪野水沖橋版,覓路田塍穿菜畦。
松竹林間僧揖我,謁茶攜手上招提。
到門鐘韻寂,照座佛鐙微。
一犬竹間吠,孤僧云外歸。
似吾塵汨面,輸汝世忘機。
蝸角成何事,高間野性違。
借來佛閣飲仙?,宴罷憑欄醉眼醒。
隔岸眾山朝紫帽,過門一水接滄溟。
日沈漁舍鐘聲起,波撼經樓海氣腥。
歸路無端逢法雨,洗人衫鬢兩青青。
老木成喬林,秋空見明月。
芥子之中入正定,須彌山中從定出。
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晴湖捲箔掛窗時,
三面山光翠靄低。
漸放扁舟波浩蕩,
喜看臺榭水東西。
經歲猶然識淚痕,幽懷相向各聲吞。
惟余悲感心多愧,無復歡娛事可言。
勛業漫期新竹帛,風塵可有舊桃源。
天涯兄弟傷搖落,把臂如君今幾存。
五見櫻桃夢欲闌。蠶叢容易片云還。
飛鳧已覺天衢近,歸騎安知蜀道難。
涼意浹,露痕乾。不辭侵曉跨征鞍。
輕衫小扇綿州路,瓦鼓聽歌豆子山。
營門獵火夜深稀,一鏡初懸霜亂飛。
荒磧到天人影小,翔云連海雁痕微。
牙旗暗閃嚴金鑰,毳帳孤開冷鐵衣。
無相封侯空憶得,龍沙萬里奉清輝。
豪氣憐湖海,新詩到薜蘿。
入林期把臂,曳杖共行歌。
我集一枝木,君巢片葉荷。
明珠應萬斛,怪底暗投多。
水落沙籠竹,云深石抱蘿。
何來題鳥客,高唱采芝歌。
開襟貽佩蕙,投轄折擎荷。
欲結煙霞侶,如君百不多。
詞章今世成何用,風雅如君始可談。
氣藹芝蘭人入座,心清水月佛同龕。
百年史跡歸塵莽,廿載詩工辨苦甘。
健手扶輪推后起,光芒永夕望東南。
豈擇龍江與虎丘,飄然只是采真游。
自甘藜藿如僧戒,不戴芙蓉亦羽流。
千里煙波隨放蕩,一房花石共綢繆。
他年約爾頻相見,來往三茅峰上頭。
君到菊未開,君歸楓已丹。
羲御無停轍,風霜非昔顏。
錦繡登高堂,慈云滿鐘山。
瑤池在何許,王母安可攀。
從姑有真言,服之勝大還。
夕馨吾母膳,朝潔家慈餐。
擬足慎出口,庶無憂患干。
與君酌美酒,談笑舒肺肝。
君抱風木恨,我傷靈椿殘。
念此更愛日,焉用富瑯玕。
長江浩無際,歸帆渺沖寒。
珍重為吾道,事功非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