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其六
春云綠處。又見歸鴻去。側帽風前花滿路。冶葉倡條情緒。
紅樓桂酒新開。曾攜翠袖同來。醉弄影娥池水,短簫吹落殘梅。
春云綠處。又見歸鴻去。側帽風前花滿路。冶葉倡條情緒。
紅樓桂酒新開。曾攜翠袖同來。醉弄影娥池水,短簫吹落殘梅。
春云飄綠的地方,又看見歸雁飛去。風吹側帽,前路繁花滿徑,那艷麗的枝葉間,涌動著春的情緒。紅樓里新釀的桂酒剛剛開啟,曾與佳人一同前來。醉中戲耍在影娥池的清波里,短簫聲中,吹落了最后幾瓣殘梅。
歸鴻:歸來的大雁。
側帽:《北史·獨孤信傳》載獨孤信騎馬側帽,引發時人效仿,此處形容風動帽檐的瀟灑姿態。
冶葉倡條:出自李商隱《燕臺詩》“冶葉倡條遍相識”,指艷麗的枝葉,此處代指春日繁華。
翠袖:代指女子,出自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
影娥池:漢代宮廷池名,此處泛指清澈的水池。
殘梅:即將凋謝的梅花。
此詞約創作于春日,作者觸景生情,回憶起曾與友人或戀人同游的美好片段,通過今昔對照抒發對舊游的眷戀。具體創作時間、地點因史料未詳,暫不可考。
全詞以春日景物為引,由眼前之景轉入對舊游的追憶,通過細膩的場景描寫和含蓄的情感表達,展現了對過往美好時光的深切懷念,語言清新雅致,意境幽遠。
陣陣翻空回旋飛,綴巾沾袖卻橫吹。東風秘授看花訣,不在開時在落時。
日已暮,長檐鳥聲度。此時望君君不來,此時思君君不顧。歌宛轉,宛轉那能異棲宿。愿為形與影,出入恒相逐。
數騎。楚歌里。事去猶嗟騅不逝。還鄉衣錦真兒戲。把酒憑高無地。寄奴移晉非男子。剩得江山如此。
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長安五月看花時,八十桐翁忙著詩。字瘦毫端當有骨,洞清柳外想余絲。揚眉曉日青春再,拂發東風白鬢遲。苔寺微嫌幽亦鬧,且吟籬畔向陽葵。
每將幽事當功名,唯欠能詩竹里僧。徑寫此篇為疏引,庵成來往豈無憑。
風起。思皇士。四皓來歸安太子。楚歌聲斷悲人彘。愁聽宮中鳴雉。安劉者勃知之矣。高帝雄風誰嗣。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賴知禾黍收,已覺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
朔風吹盡西山雪,合有早梅凌雪開。不應占看野塘上,分我一枝春色來。
青山西北凈無埃,風自東南遠海來。天外舟歸煙一縷,灘頭浪卷雪千堆。潮連國際歌聲起,水繞田園詩境回。燈塔長明不凍港,層樓今為海員開。
合處疇能證不疑,吾宗神秀歲寒姿。無書寄便今猶懶,說似應須倩老師。
鉛水。空零淚。子弄父兵誠有罪。茂陵望斷泉鳩里。大藥徒尋方士。獄中已見真王氣。蟲篆曾孫名字。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殊非海外羅浮樣,亦勝洞庭霜后黃。此實君家能獨有,何時分餉齒牙香。
檜叢幽囀愜新晴,巧好春林百鳥聲。羽輩誤教推皓首,細聽多是少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