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中秋和施司諫
秋宇凈如水,月鏡不安臺。郁孤高處張樂,語笑脫氛埃。檐外白毫千丈,坐上銀河萬斛,心境兩佳哉。俯仰共清絕,底處著風雷。
問天公,邀月姊,愧凡才。婆娑人世,羞見蓬鬢漾金罍。來歲公歸何處,照耀彩衣簪橐,禁直且休催。一曲庾江上,千古繼韶陔。
秋宇凈如水,月鏡不安臺。郁孤高處張樂,語笑脫氛埃。檐外白毫千丈,坐上銀河萬斛,心境兩佳哉。俯仰共清絕,底處著風雷。
問天公,邀月姊,愧凡才。婆娑人世,羞見蓬鬢漾金罍。來歲公歸何處,照耀彩衣簪橐,禁直且休催。一曲庾江上,千古繼韶陔。
秋日的天空澄澈如清水,月亮像鏡子般懸掛,仿佛不安于固定的臺座。在郁孤臺的高處設樂宴飲,歡聲笑語超脫了塵世的紛擾。屋檐外月光如千丈白毫,座中銀河傾瀉萬斛,心境與這美景都佳妙至極。俯仰之間盡是清絕之景,哪里容得下風雷擾動?問那天公,邀請月姊,自愧才學平庸。在這塵世中輾轉,羞見自己斑白的鬢發倒映在金杯中。來年您將歸向何處?那時彩衣簪橐的您定當光彩照人,宮中當值的催促且先停下。在庾江之上唱這一曲,愿千古傳承如《韶》《陔》雅樂。
郁孤:郁孤臺,位于今江西贛州,為當地名勝。
白毫:佛教用語,指佛眉間白毫放出的光,此處借指月光。
銀河萬斛:形容銀河浩瀚,斛為古代容量單位。
彩衣簪橐(tuó):彩衣指官服,簪橐為古代官員上朝時簪筆于冠、插笏于帶的裝束,代指仕途。
庾江:即章江,贛江上游支流,流經贛州。
韶陔(sháo gāi):《韶》為舜樂,《陔》為古宴樂,此處代指高雅音樂。
此詞為中秋與施司諫唱和之作。施司諫當為作者同僚,具體生平未詳。結合“郁孤臺”(贛州名勝)及“庾江”(流經贛州)等地理信息,推測詞作于辛棄疾在贛州任職期間(約1175年前后)。時逢中秋,作者與友人登郁孤臺宴飲,觸景生情,遂作此詞以和。
全詞以中秋賞月為線索,上片描繪清空月景,下片轉寫人事感慨與對友人的祝愿,意境由高曠轉向深情。語言清逸,意象交融,既展現了中秋佳節的自然之美,又傳遞了文人交游的雅趣與真摯情誼,是辛詞中清新明快的代表作之一。
雨荷驚起雙飛鷺。鷺飛雙起驚荷雨。濃醉一軒風。風軒一醉濃。 午陰清散暑。暑散清陰午。斜日轉窗紗。紗窗轉日斜。
錦如花色春殘飲。飲殘春色花如錦。樓上正人愁。愁人正上樓。 晏天橫陣雁。雁陣橫天晏。思遠寄情詞。詞情寄遠思。
月天遙照寒窗雪。雪窗寒照遙天月。門掩欲黃昏。昏黃欲掩門。 錦鹓雙并枕。枕并雙鹓錦。雪鬢整纖瓊。瓊纖整鬢云。
斷鴻歸處飛云亂。亂云飛處歸鴻斷。風弄葉翻紅。紅翻葉弄風。 柳殘凋院后。后院凋殘柳。樓外水云秋。秋云水外樓。
靈沼縈回邸第前,浴日涵天寫曙天。始見龍臺升鳳闕, 應如霄漢起神泉。石匱渚傍還啟圣,桃李初生更有仙。 欲化帝圖從此受,正同河變一千年。
孔山民具瞻,位高心愈謙。 待人冬日暖,持己曉霜嚴。 善類藉培植,賢材無滯淹。 更栽椿百本,歲歲綠陰添。
倒瀉銀河事有無,掀天濁浪只須臾。 人間更有風濤險,翻說黃河是畏途。
月去疏簾才數尺,烏鵲驚飛,一片傷心白。萬里故人關塞隔,南樓誰弄梅花笛? 蟋蟀燈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墻角芭蕉風瑟瑟,生憎遮掩窗兒黑。
云間瀑布三千尺,天外回峰十二重。 滿耳怒雷飛急雨,轉頭紅日在青松。
逢師許多時,不說些兒個。及至如今悶損我。
秋入鳴皋,爽氣飄蕭。掛衣冠、初脫塵勞。窗間巖岫,看盡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 細數閑來,幾處村醪。醉模糊、信手揮毫。等閑陶寫,問甚風騷。樂因循,能潦倒,也消搖。
濁醪?得玉為漿。風韻帶橙香。持杯笑道,鵝黃似酒,酒似鵝黃。世緣老矣不思量。沈醉又何妨。臨風對月,山歌野調,盡我疏狂。
芳菲歇,故園目斷傷心切。傷心切,無邊煙水,無窮山色。 可堪更近乾龍節,眼中淚盡空啼血。空啼血,子規聲外,曉風殘月。
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同云深處望三關,斷腸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難。頻聞遣使問平安,幾時鸞輅還?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