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叔父生朝三首 其二
夷惠之間得趣多,
天教彌月占清和。
門當午市心如水,
發插秋霜臉自酡。
雨洗竹香侵瑞鴨,
風翻荷潤入杯螺。
欲知壽算長多少,
樓外西江萬里波。
夷惠之間得趣多,
天教彌月占清和。
門當午市心如水,
發插秋霜臉自酡。
雨洗竹香侵瑞鴨,
風翻荷潤入杯螺。
欲知壽算長多少,
樓外西江萬里波。
介于伯夷與柳下惠的高潔之間樂趣良多,上天讓您生辰之月占盡清明和暖。家門面對午間市集卻心境澄明如水,雖已白發如秋霜但面容依然紅潤。細雨洗過竹香浸潤著瑞鴨形的香爐,微風吹動荷葉清潤融入螺形的酒杯。要知您的壽命有多長?看樓外西江水綿延萬里波。
夷惠:伯夷與柳下惠,均為古代高潔之士,伯夷恥食周粟,柳下惠坐懷不亂,此處喻指六叔父高潔品格。
彌月:滿月,此處指生辰所在之月。
清和:形容天氣清明和暖,亦指性情溫和。
瑞鴨:鴨形的熏香爐,古人常用作室內香具。
杯螺:螺形的酒杯,或指螺殼制成的酒器。
壽算:壽命,算指計數。
此詩為作者為六叔父生辰所作祝壽詩。結合‘彌月占清和’推測創作于春末夏初氣候清和之時,通過描繪叔父的生活狀態與自然景物,表達對其品格的贊美與長壽的祝愿,體現家族間溫馨的祝壽文化。
全詩緊扣祝壽主題,前半贊叔父高潔淡泊之性(夷惠之間、心如水)與健康氣色(發霜臉酡),后半以雨竹風荷襯生活雅致,末句以西江萬里波喻壽長,融贊美、寫實、祝愿于一體,語言平實而意蘊悠長。
大事因緣到眼前,一時讎論且須懸。茫茫宇內身如寄,辯甚無邊與有邊?
脈脈客意長,灑灑秋候涼。川涂物色異,去住何回徨。公程歷江縣,霞氣薰衣裳。入門長大慰,稚弱含輝光。更燭夜苦短,拂曙星低橫。陽烏出海樹,來雁遙雙翔。獨驂向南紀,夷獠曾氈鄉。百年弦頌外,禮則馴陸梁。觀風足馀寄,一一堆中腸。
養疴斗室負高廊,六合須彌一芥藏。電炬通明疑舍利,心胸開拓即良方。敲窗驟雨淙淙潤,插缶疏花冉冉香。更得客來同促膝,笑談聲遏水泥梁。
頻年種豆繞幽居,深巷蕭條意不如。日晏炊煙分井臼,春前草色上階除。清時自分耽詩癖,白晝休嫌生事疏。祇憶桃源種桃者,秋江多致鯉魚書。
江南民,誠可憐,疫癘更兼烽火然。軍旅屯駐數百萬,米粟斗直三十千。去年奔走不種田,今年遠丁差戍邊。老羸饑餓轉溝壑,貧富徭役窮熬煎。豺狼左右虎后先,況爾不肯行楮錢。楮錢不行生禍愆,官司立法各用權。生民自此多迍邅。君不見海東風起浪拍天,海中十載無漁船;又不見淮南格斗血滿川,淮北萬里無人煙。通都大吧盡變遷,新鬼舊鬼皆銜冤。今上圣明宰相賢,政如日月開堯天。大布德澤清八埏,百辟忠義何以言?捐生棄死非徒然,我在畎畝心拳拳。無能與爾扶顛連,老眼迸淚如飛泉。
賈誼思明主,華元歸故都。張良辭北闕,范蠡泛東湖。
從來清瘦。更被春僝僽。瘦得花身無可有。莫放隔簾風透。一枝相映孤燈。燈明不似花明。細看橫斜影下,如聞溪水泠泠。
弦歌流化記琴堂,椎魯難言愧互鄉。正對薇花揮翰墨,猶能春草夢池塘。身在金華與玉堂,寄聲時到祝雞鄉。為言舊訪盧仝處,柳壓平堤水滿塘。
莫問是魔是佛,休言學道學禪。若能不作圣解,便是人間散仙。
東林卓錫幾經春,瀑布源頭自在身。陶陸舊為方外友,宗雷元是社中人。過溪一笑千年事,浮世重來幾劫塵。江上相逢又相別,野花何處問通津。
钁頭誰打栽松次?石罅今排偃蓋圓。破灶不貪拾松果,暖風來繫吊床眠。
維舟北嶺下,搖蕩青芙蓉。欲向南峰去,夕陽千萬重。
天公要飽詩人眼,生愁秋山太枯淡。旋裁蜀錦展吳霞,低低抹在秋山半。須臾紅錦作翠紗,機頭織出暮歸鴉。暮鴉翠紗忽不見,只見澄江凈如練。
逢人近問凈天鏡,今我重憶張貞居。曾將山淥開清晝,兼索溪藤寫素書。
鸚鵡窺籠百遍,狝猴上樹千回。紫燕銜泥入室,黃麋齧草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