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溪謁象山先生祠
道在人心自不忘,象山高與此溪長。梅花已算馀三百,誰為先生一瓣香。
斯道昭然實在公,考亭當代亦儒宗。可憐一日鵝湖辯,易簡支離竟不同。
道在人心自不忘,象山高與此溪長。梅花已算馀三百,誰為先生一瓣香。
斯道昭然實在公,考亭當代亦儒宗。可憐一日鵝湖辯,易簡支離竟不同。
大道存于人心自然不會被遺忘,象山的高峻與這貴溪一樣長久。梅花已綻放三百余載,誰能為先生獻上一瓣心香?圣道昭然本就歸于先生,考亭朱熹也是當代儒學宗師。可惜當日鵝湖論辯,易簡與支離的主張終究不同。
象山先生:即陸九淵(1139-1193),字子靜,號象山翁,南宋心學創始人,因講學于貴溪象山,故稱象山先生。
考亭:朱熹晚年居建陽考亭,世稱考亭先生,南宋理學集大成者。
鵝湖辯:1175年,呂祖謙邀朱熹、陸九淵等在信州鵝湖寺論學,史稱“鵝湖之會”,是朱陸學術分歧的重要事件。
易簡支離:陸九淵主張“心即理”,認為為學應“易簡”(直求本心);朱熹主張“格物致知”,陸氏批評其為“支離”(繁瑣割裂)。
此詩為詩人拜謁陸九淵祠時所作。陸九淵在貴溪象山講學,創立心學,與朱熹理學分庭抗禮。鵝湖之會是朱陸學術分歧的標志性事件,詩人通過謁祠追思,既肯定陸學價值,也回顧了南宋儒學發展的重要脈絡。
全詩緊扣“謁祠”主題,前半贊陸學永恒與追思之切,后半述朱陸學術分歧,既展現陸九淵的思想地位,也折射出南宋儒學多元發展的特點,是一首兼具歷史厚度與情感溫度的懷古詩。
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君知否?亂鴉啼后,歸興濃于酒。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燕子將雛語夏深,綠槐庭院不多陰。 西窗一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尺心。
雙鷺能忙翻白雪,平疇許遠漲青波。 鉤簾百頃風煙上,臥看青云載雨過。
當時踏月此長亭,鬢似河堤柳色青。 今日重來堤樹老,一簪華發戴寒星。
玉肌香襯冰絲縠。縠絲冰襯香肌玉。纖指拂眉尖。尖眉拂指纖。巧裁羅襪小。小襪羅裁巧。移步看塵飛。飛塵看步移。
黃金柳嫩搖絲軟。永日堂堂掩。卷簾飛燕未歸來。客去醉眠欹枕、殢殘杯。眉山淺拂青螺黛。整整垂雙帶。水沈香熨窄衫輕。瑩玉碧溪春溜、眼波橫。
獸噴香縷飛長晝。晝長飛縷香噴獸。迎日喜葵傾。傾葵喜日迎。卷簾雙舞燕。燕舞雙簾卷。清簟枕釵橫。橫釵枕簟清。
遠香風遞蓮湖滿。滿湖蓮遞風香遠。光鑒試新妝。妝新試鑒光。 棹穿花處好。好處花穿棹。明月詠歌清。清歌詠月明。
玉肌香襯冰絲縠。系絲冰襯香肌玉。纖指拂眉尖。尖眉拂指纖。 巧裁羅襪小。小襪羅裁巧。移步看塵飛。飛塵看步移。
吼雷催雨飛沙走。走沙飛雨催雷吼。波漲瀉傾河。河傾瀉漲波。 幌紗涼氣爽。爽氣涼紗幌。幽夢覺仙游。游仙覺夢幽。
暑煩人困初時午。午時初困人煩暑。新詩得酒因。因酒得詩新。縷金歌眉舉。舉眉歌金縷。人妒月圓頻。頻圓月妒人。
酒中愁說人留久。久留人說愁中酒。歸夢要遲遲。遲遲要夢歸。 舊衣香染袖。袖染香衣舊。封短托飛鴻。鴻飛托短封。
老人愁嘆驚年早。早年驚嘆愁人老。霜點鬢蒼蒼。蒼蒼鬢點霜。 酒杯停欲久。久欲停杯酒。杯酒喚眉開。開眉喚酒杯。
華岳三峰客,幽居不記年。 煙霞為活計,云為作家緣。 種藥茅庭畔,栽松澗壑邊。 暫離仙洞去,可應帝王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