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賦家園七詠 其四 桂巖
山中多桂樹,亭亭傍幽巖。
微風發秋香,十里穿松杉。
誰歌招隱詞,吾生付長镵。
山中多桂樹,亭亭傍幽巖。
微風發秋香,十里穿松杉。
誰歌招隱詞,吾生付長镵。
山中生長著許多桂樹,高聳挺立地依傍著幽靜的山巖。微風吹來,散發著秋日的桂香,香氣穿過十里的松杉林。是誰在吟唱招隱的詩句?我的一生就交付給這長柄的鋤頭了。
亭亭:高聳直立的樣子。
幽巖:幽靜的山巖。
發秋香:散發秋日的香氣。
招隱詞:指招隱士的詩歌,多表達隱居之意。
長镵(chán):古代一種長柄的農具,類似鋤頭。
此詩為宋代詩人劉子翚隱居期間所作。劉子翚晚年退居屏山,創作多首描寫家園景色的詩,此詩通過描繪桂巖風光,表達對田園隱居生活的喜愛與滿足。
詩中描繪桂樹依巖、秋香遠播之景,結合對招隱詩的呼應,展現詩人安于田園、樂于躬耕的隱逸情懷,語言質樸,意境清幽,是其山水田園詩的典型之作。
一幅歲朝圖樣好,玉梅花底三更。繡簾風約一鉤銀。清娛便了,都是畫中人。
殿閣催班慵不赴,今年今夜閑身。風光莫遣酒杯貧。花紅燭喜,重見一年春。
憶昔修臺乘,
相從訂史文。
郢書求錯落,
燕說記傳聞。
共削南山竹,
毋忘故里枌。
春秋如可作,
大義未紛紜。
俊句如名士,
鶴立山雞群。
六朝舊明月,
清談生古春。
吐咳弄珠玉,
齒頰含風云。
茅檐飛細雨,
爽氣乍侵人。
移榻臨窗坐,
詩懷自覺新。
昔過潯陽郡,憑高暢客情。廬山當近郭,江水帶孤城。茅屋家家凈,漁舟個個輕。廣文懷散逸,此去課諸生。
去上還鄉路,天恩便養親。拜辭金殿直,謝別玉堂人。山水濂溪近,風煙栗里鄰。懷賢知有志,應不負青春。
舊聞黃雀走頭顱
近歲清江亦與俱
舒卷定憐無尺枉
敷陳盡可見臣愚
謾說人生土一邱,
昭忠祀典重千秋。
更稱蔭子輝堂構,
不盡英名照巨流。
四面無炎氣,
清池闊復深。
蝶飛逢草住,
魚戲見人沉。
拂石安茶器,
移床選樹陰。
幾回同到此,
盡日得閑吟。
老僧正在東司上,
不將佛法為人說。
一般屎臭旃檀香,
父子之機俱漏泄。
秋。
一葉飄來便是愁。
良宵靜,況見月當頭。
洋洋者舟,
汎彼中流,
于渚于洲。
思其可思,
知其可知。
其逝勿追,
其來勿期。
年年慣見清明雨,今日恰遭行路中。青氈捉襟泣雙腳,石燕拂羽迎斜風。冢邊處處哭新鬼,墻外紛紛飛亂紅。瘦馬沖泥逐光景,眼中細草碧搖空。
短蓑破蓋風力弱,從官歸騎如行云。楚客不厭一宵雨,燕市虛過三月春。牧笛遠遠牛飯去,村鼓逢逢雞啄群。茅檐野老社公語,何日炙背還曛曛。
籃輿投曉出重城
桃李無言似有情
淡白輕紅能幾日
可憐吹洗過清明
山澤多亡命,
紛然劫庫兵。
鷹鹯無搏擊,
蛇虎遂縱橫。
吏道猶多雜,
征徭或未平。
愿求龔渤海,
盡化盜為氓。
子美稱漫郎,次山號漫叟。
兩公皆偉人,斯名傳不朽。
予本疏闊士,且與病為偶。
性惟率其真,名不居其右。
雖嘗為文章,不習韓與柳。
詩韻尚未諧,況能辨好丑。
亦嘗涉世故,世故良難剖。
軌事與掄材,舛錯恒八九。
自信惟此心,得失兩無有。
所幸遂歸來,惟與鹿豕友。
耕也不知獲,漁也不用笱。
富貴若浮云,詩書成敝帚。
于今年八十,萬事空回首。
茫茫視天地,未知誰長久。
仍欲惜豹文,仍欲競雞口。
縱得千載名,何如一杯酒。
歲月自盈虛,吾生無譽咎。
從此稱漫翁,可并古人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