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愁 其一
西域頻年能作梗,班超垂老遂臨邊。
河湟縱復軍儲秏,弓矢初投部帳遷。
草滿令居無牧騎,功成都護尚屯田。
關山直北歸圖籍,積厝仍憂虎穴連。
西域頻年能作梗,班超垂老遂臨邊。
河湟縱復軍儲秏,弓矢初投部帳遷。
草滿令居無牧騎,功成都護尚屯田。
關山直北歸圖籍,積厝仍憂虎穴連。
西域多年來屢屢制造事端,年邁的班超于是前往邊疆。河湟地區縱然耗費了大量軍需物資,剛放下弓箭軍隊就轉移駐地。令居一帶荒草萋萋,已沒有放牧的騎兵,都護立下戰功后還在進行屯田。北方的關山已歸入版圖,但仍擔憂與危險的地方相連。
頻年:多年。作梗:搗亂、制造事端。
班超: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投筆從戎,經營西域。垂老:臨近老年。
河湟:指今青海東部黃河、湟水流域,這里是軍事要地。軍儲秏:軍需物資的消耗。秏,同“耗”。
弓矢初投:剛放下武器。部帳遷:軍隊轉移駐地。
令居:古地名。牧騎:放牧的騎兵。
都護:官名,這里指管理西域的官員。屯田:軍隊墾荒種地。
圖籍:地圖和戶籍,代指領土。
積厝:積累、積聚,這里指隱患。虎穴:比喻危險的地方。
此詩可能創作于邊疆戰事頻繁的時期。當時邊疆地區受到外部勢力侵擾,朝廷派遣軍隊駐守邊疆,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詩人目睹邊疆的局勢,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邊疆事務的關注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這首詩主旨圍繞邊疆戰事和局勢展開,突出了邊疆守衛的艱難和重要性。其特點是用典恰當,意境深沉。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邊疆的實際情況和詩人的家國情懷。
久慚簪紱趨文館,擬問田園歸武林。慷慨謾論當世事,衰遲空負壯年心。忘機白鳥何妨狎,投老青山不厭深。聞道練溪春酒熟,期君苕上共登臨。
翠渠繞舍凈無埃,渠上孤亭傍竹開。數載各因微祿去,今朝同載小舟來。閑聽啼鳥裁詩句,笑對青山酌酒杯。情景留人歸未得,隔林已見晚鴉回。
再入脩門訪舊游,故人相見喜還愁。茂林脩竹君髯碧,折葦枯荷我鬢秋。莫把升沈著懷抱,古來賢圣幾公侯。一尊追送江東棹,夢逐清波弄白鷗。
頗疑彤管似新铏,漫許精神入汗青。班馬魂強能護史,左羊筆健自傳經。風塵掃后惟霜雪,云霧開時又日星。贏得馀光分暗室,春麟或可寄秋螢。
筆硯隨人老,云山發□新。昔心期后世,余習自前身。石埭殘沙曉,茅檐古木春。卜居能有此,甘與白鷗鄰。
曲沃產縣匏,汶陽發孤莖。參差制雙翼,吹作鸞鳳聲。悠悠楚妃嘆,切切荊王吟。空慚濫食者,亦有南郭生。
山腳草深樵徑沒,溪頭水落石梁高。一川風露無人占,古柳玄蟬處處號。
姑姑花帽細銀披,兩靨腮梨灑練椎。個個菱花不離手,時時站馬上胭脂。
芙蓉花放蔭芳茨,光景依稀斷夢思。未讓風情隨逝水,街頭吟望坐移時。
孤亭萬竹中,危坐自生風。近與山光合,遙連野氣通。鳥啼深不見,泉響靜偏聰。束帛休相污,先生道未窮。雞山俯鷲溪,亭子畫堂西。流水茭蒲合,陽林竹樹齊。耕桑煙外集,賓客雨中攜。萬事俱塵土,詩成手自題。
一天盡處紫云稠,橫出暮中煙水舟。莫問孤舟何所載,于今堪忘不堪收。
茅屋坐來晚,蒸藜一飯余。僧歸云起后,農罷月生初。單處唯憂病,窮居賴剩書。田家欣雨足,吾意始安居。
十年寥落隱穹廬,驛使空來好信無。再過覃懷覓陳跡,冰魂無恙影扶疏。
碧山盤屈白云凝,竹徑通幽水石清。門對演仙千古在,道人何事學無名。
偶值三旬隙,堪償千載忙。有官原是夏,此日豈無陽。重過煙花市,長驅翰墨場。不緣持玉節,安得解銅章。未去須常會,將來孰可量。試看王子宅,或比鄭公鄉。飲處誰招得,行機已坐忘。園蔬從嫩摘,山果更高裝。弄月當花檻,臨風泛羽觴。幽篁如客瘦,獨鶴擬人長。使者新恩渥,儒生故態狂。陽關莫先唱,西出路微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