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雜詩 其三
廣開馬路接毬場,
高飏紅旂號富強。
此地已成羅剎國,
尚言高閣是天堂。
廣開馬路接毬場,
高飏紅旂號富強。
此地已成羅剎國,
尚言高閣是天堂。
這里廣泛地修筑馬路連接著球場,高高飄揚的紅旗號稱國家富強。可這個地方已經變成了像羅剎國那樣的邪惡之地,卻還說那高樓大廈是人們向往的天堂。
毬場:即球場。
飏:飄揚。
羅剎國:出自《聊齋志異》,指邪惡、貪婪、虛偽的國度,這里用來批判當時社會的不良現象。
高閣:高樓大廈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處于變革時期,一些地方盲目追求西方的建設模式,表面上呈現出繁華景象,但內部卻存在諸多問題,詩人對此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當時社會只注重外在形式,忽視內在實質的現象。其特點是語言犀利,一針見血。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親見烏衣竹馬年,
如何便學草樓仙。
長安名利非真趣,
好趁春膏種玉田。
金靈運。天符發。圣徵見。參日月。
惟我皇。體神圣。受魏禪。應天命。
皇之興。靈有徵。登大麓。御萬乘。
皇之輔。若闞虎。爪牙奮。莫之御。
皇之佐。贊清化。百事理。萬邦賀。
神祇應。嘉瑞章。恭享禮。薦先皇。
樂時奏。磬管鏘。鼓淵淵。鐘锽锽。
奠樽俎。實玉觴。神歆饗。咸悅康。
宴孫子。佑無疆。大孝烝烝。德教被萬方。
絡緯虛堂,哀蟬墜葉,枉拋心力。一樹無情,悽然怨凝碧。新愁黯黯,聞也到、鷗邊狂客。沈寂。斟酌九秋,斷姮娥音息。
鵑聲紫陌。寥落宮花,玉容淚痕藉。霜前白雁戀國。斗依北。為問故家亭館,更待幾回游歷。奈誤人多矣,江上六朝山色。
絕域陽關道,陰云凍不飛。
繞榆難辨色,傍壘暗生輝。
同懷挾纊煖,猶想向陽晞。
何日重圍解,故園萬里歸。
清角悲笳思黯然,長因滄海問桑田。
越王臺榭風云暗,禹會冠裳日月鮮。
黃屋建時曾割據,朱弓受罷亦依遷。
只今冷落蛟螭窟,雪夜徒吟「兔苑篇。」
天錫興王佐,三朝秉化鈞。平生清儉節,臨老退閒身。赤舄榮封國,緇衣美世臣。永陪英廟享,千載德名新。
南臺沙合后,元宰應時生。兩控龍飛馭,三調寶鼎烹。筑山裴相樂,賜杖孔家榮。無復安輿出,兒孫衣綵迎。
放蕊爭先見菊彫,
逐花旋拆到桃夭。
若為耐久還柔脆,
莫折仙枝本易搖。
綠遍垂楊遠岸。一夜翠痕都減。鴛夢住江南。又春三。
三月東風吹瘦。記得別伊時候。羅帳淚偷垂。小鬟知。
綺夢少年拋卻。記否吳娘水閣。雙臉暈香潮。小紅簫。
天與愁人無寐。篷背瀟瀟聲碎。此夕病鴛鴦。夢橫塘。
仿佛喬家姊妹。仿佛謝家才地。生小忒聰明。誤雙卿。
記得枇杷花下。記得郎來系馬。記得卷簾鉤。替梳頭。
袈裟裹定老禪翁,云隔家鄉是幾重。
兩面廬山曾遍覽,三生天竺會相逢。
搖涼竹箑收江羽,醒困茶甌瀹建龍。
午借客床尋偃息,不知身在紫霄峰。
楊柳蒹葭一色勻,
江門日日弄絲綸。
夜來新水強三尺,
釣得龍灣六六鱗。
放花開,催花謝,誰解東君意。要遣花王,獨占花蹊邃。
且看玉鏡臺前,霞觴新舉,紅玉軟、曉妝慵試。
好風味。須信金屋中人,誰堪并嬌媚。
隱約微潮,應向尊前醉。最憐紋錦搴帷,青羅飛蓋,塵土外、輕盈相倚。
有禮有樂,
有唱有酬。
人平不語,
水平不流。
菜傳新綠發生時,
花簇輕黃碎小枝。
日下時看粉蝴蝶,
背人驚斗忽參差。
君挑獨夜江船火,隔舫有人呼似我。
仔細披圖,骨瘦髯清我不如。
孤松峭壁疑無路,嘯向此中尋藥去。
可許狂生,化作猿猱逐隊行。
老成威望太山輕,馬首風光不盡程。
送客有天知日近,催詩無雨怪江晴。
晨封恰有雷霆斧,夜讀曾來太乙精。
明日依烏星彩動,景陽樓外聽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