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四首 其四 秋蟬
偶然脫卻螳螂口,
又是臨風響遏云。
休認而今棲處穩,
枝頭黃葉已紛紛。
偶然脫卻螳螂口,
又是臨風響遏云。
休認而今棲處穩,
枝頭黃葉已紛紛。
偶然從螳螂的口中逃脫,又迎著秋風發出聲響,聲音高亢仿佛能阻止云朵飄動。不要以為現在棲息的地方安穩,樹枝上的黃葉已經紛紛飄落了。
脫卻:逃脫。
響遏云:形容聲音響亮,高入云霄,把浮動著的云彩也止住了。語出《列子·湯問》中秦青“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休認:不要以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表面平靜但潛藏危機的社會環境中,借秋蟬來抒發自己對時局或人生的憂慮。
這首詩主旨是借秋蟬的經歷,揭示人生中看似安全卻可能隨時陷入困境的道理。其特點是以物喻人,生動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經典大作,但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簡潔的表達具有一定價值。
逍遙復容與,降陟在斯堂。萱草雜杜衡,羅生前后廂。循基撫嬰孺,登俎挹華觴。俯睇洛川流,顧瞻嵩與邙。優哉樂相樂,千春壽未央。
歲歲花朝與壽期,畫堂晴日正舒遲。香風送暖吹斑鬢,綠酒搖光映白眉。遐算屢窺南極現,高情真笑北山移。知君有子堪怡老,勛部才名冠等夷。
梅梢臘盡春歸了。畢竟春寒少。亂山殘燭雪和風。猶勝陰山海上、窖群中。年光老去才情在。惟有華風改。醉中幸自不曾愁。誰唱春花秋葉、淚偷流。
八月九日天氣清,同文四海試群英。蟾宮愧我昔年志,蠶食看人此際聲。江左朱衣非是夢,海邊丹鳳擬先鳴。白頭已誤青袍拙,奕世科名覬后生。
日月垂光照海濱,東南聲教屬儒臣。九天雨露金甌重,萬里山河玉燭新。田野年豐多貢賦,江湖秋靜息風塵。此行宣室須前席,剩有嘉謨為上陳。上苑東風珂佩鳴,宮鶯初囀隔花聲。天清北口煙塵凈,云去西山雨雪晴。畿甸居民瞻奉使,衣冠國子拜先生。漢家張趙何須數,待看皋夔致太平。天上神仙白玉京,煙花繚繞鳳凰城。端門日上紅云動,太液春寒綠水生。封事曉當香案奏,奎星夜接泰階明。更看鼎鼐功成后,綠野堂深遂素情。
曲折清溪有路通,吟詩驢背任西東。披圖記得經行處,人在千山萬木中。
愧我身名墮褐冠,無因安得到仙壇。子真雖隱名難隱,萬古高風凜凜寒。
誰識玲瓏太古心,等閒無語鑒機深。欲知擾擾千般相,但向涓涓一滴尋。舉世膏肓憂國手,回眸方寸現靈針。九天輕灑丁冬玉,似舞南風響舜琴。
山色重重鎖碧蘿,更栽修竹在山阿。老僧不識春頭面,但見階前新筍多。
青峰入望初如沐,一半春前作客還。黃石不知何處是,教人指點谷城山。
過了花朝寒未退。不見春來,只見風沙起。乍覺綿裘生暖意,陽春原在風沙里。哀樂中年難道是,漸漸模胡,漸漸成游戲。尊酒安排圖一醉,今春沒有傷春淚。
湘云曉度湘江曲,煙雨沾濡萬竿玉。丹山綵鳳寂無聲,只有鷓鴣啼未足。籜龍自蟄春自寒,九疑望入空漫漫。靈妃一去幾千載,淚血至今猶未乾。清歌罷聽銀釵女,薄暮娉婷又難倚。羲皇制瑟五十弦,翠袖籠香誰復理。晴陽有待生光華,寅賓喚取羲和車。愿開三徑掃蒼雪,借看準擬來君家。
嶺高霜自結,風勁入寒時。日落晚山碧,林空流水悲。棲鴉尋樹早,瘦蹇下岡遲。無限黃塵滿,幽棲總不知。
大谷霽長霖,回云媚山澤。流潦豈不廣,孰云泥吾軛。朝謝司農卿,夕為岳陽客?;示炝荚谄潱兄垢饔羞m。有適非盤敖,眷言反初役。解彼府中綬,歸我湖上宅。葺宇依清漣,躋山憩玄石。幽棲謝生慮,靜便終日夕。矯矯云際鴻,誰能制其翮。
出門嗟世路,何日樸風歸。是處太行險,□□應解飛。主人厚薄禮,客子新故衣。所以澆浮態,多令行者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