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詩
舉世皆宗李杜詩,不知李杜更宗誰。能探風雅無窮意,始是乾坤絕妙詞。
前宋文章配兩周,盛時詩律亦無儔。今人未識昆崙派,卻笑黃河是濁流。
發揮道德乃成文,枝葉何曾離本根。末俗競工繁縟體,千秋精意與誰論。
天歷諸公制作新,力排舊習祖唐人。粗豪未脫風沙氣,難詆熙豐作后塵。
萬古乾坤此道存,前無端緒后無垠。手操北斗調元氣,散作桑麻雨露恩。
舉世皆宗李杜詩,不知李杜更宗誰。能探風雅無窮意,始是乾坤絕妙詞。
前宋文章配兩周,盛時詩律亦無儔。今人未識昆崙派,卻笑黃河是濁流。
發揮道德乃成文,枝葉何曾離本根。末俗競工繁縟體,千秋精意與誰論。
天歷諸公制作新,力排舊習祖唐人。粗豪未脫風沙氣,難詆熙豐作后塵。
萬古乾坤此道存,前無端緒后無垠。手操北斗調元氣,散作桑麻雨露恩。
世上的人都尊崇李白、杜甫的詩,卻不知李白、杜甫又尊崇誰。能探尋到《詩經》風雅中無窮的意趣,才算是世間絕妙的詩詞。北宋的文章可與西周、東周媲美,興盛時期的詩律也無人能比。現在的人不了解詩歌的流派,卻嘲笑黃河是濁流。發揮道德的內涵才能寫成文章,就像枝葉離不開根本。末世的習俗競相追求繁縟的文體,那千秋的精妙意趣能和誰談論呢。天歷年間的諸位文人創作新穎,極力排斥舊習而師法唐人。但他們粗豪的風格還未擺脫風沙的氣息,也難避免步熙豐時期詩歌的后塵。萬古以來這詩歌之道一直存在,前面沒有頭緒后面沒有邊際。若能手握北斗來調和元氣,讓它化作桑麻所需的雨露恩澤。
宗:尊崇。
風雅:《詩經》中的《國風》和《大雅》《小雅》,代指詩歌的正統和意趣。
兩周:西周和東周。
無儔:無與倫比。
昆崙派:這里可能指某種詩歌流派。
末俗:末世的習俗。
繁縟體:指過于繁瑣華麗的文體。
天歷:元文宗年號。
熙豐:北宋熙寧、元豐年間,文學創作有一定特點。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當時的詩壇風氣有關。當時詩壇可能存在盲目尊崇前人、追求繁縟文風等現象,詩人對此不滿,于是通過詩歌表達自己對詩歌創作的看法和主張,希望能回歸詩歌的正統和道德內涵。
這首詩主旨在于探討詩歌創作的原則和方向。其突出特點是見解深刻,通過古今對比等方式批判不良詩風。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詩壇的狀況和部分文人對詩歌發展的思考。
濟勝如君具始兼,布帆蠟屐味都諳。身閑不戀家園臥,老健彌深曲蘗耽。姥嶺夕陽生紫翠,蛾江秋漲發青藍。何須更說名山興,縱為鱸魚亦美談。
千里陰且雨,云沈未高灑。幽蘭萎泥淖,荊棘遂滿野。烏鴉時一噪,黃鳥固已啞。漫漫望行路,寂寂無車馬。因循歲向晚,流景難重假。索居類囚人,臥數梁上瓦。惴惴有不測,臨風孰與寫。
十年身與鬼為鄰,曾見巖花幾度春。莫怪柴門終日閉,怕將塵事惱閒人。
賈涕頻封疏,因詩復一號。風塵人落落,江漢日滔滔。徑晚菊生色,庭秋鶴毨毛。玉峰青瑣外,何處賦登高。
往時初渡江,頗愛江南美。誰知坐臥間,思及煙波里。絮逐?魚繁,豉添莼線紫。君行語風物,到日應相似。
六?神猷煥,三垓睿覽存。鑄金成九鼎,剪葉建諸藩。玉歷調元氣,瓊枝蔭本根。叨逢中興日,不改舊乾坤。
歸夢寄吳檣。水驛江程去路長。想見芳洲初系纜,斜陽。煙樹參差認武昌。愁鬢點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鄉交舊少,凄涼。卻恐它鄉勝故鄉。
白發都門道,相逢意自親。即傾竹葉酒,共醉楊花春。漂泊任孤旅,疏狂異眾人。還思汊口上,歸去好垂綸。
堂堂聲價重人間,得遂辭榮出御班。歸路煙云千里外,□窩風月兩山環。春光綠墅供吟興,晚節黃花伴笑顏。清獻高風千古在,嶺南今日□公還。
永夜禪心寂似冰,未須善識為傳燈。漏殘無耐穿窗雨,拈韻題詩寄老僧。
衣食妨修道,躬耕嶺下陂。夏畦勞行者,秋獲倩沙彌。每得野中趣,都忘心所悲。故人如有假,莫惜慰相思。
突兀瓊樓照武林,淋漓黃榜快群心。成功共說平淮度,經世誰如釣海任。后樂園應看最好,婁豐年又數從今。太平君子方宵旰,想讀豳風到凌陰。
送春才了又迎春,春去春來總愴神。不信已無亡國恨,歌娘亦是亂離人。國破家亡舊夢醒,白門又見柳條青。后庭一曲歌重起,多少流人帶淚聽。
場屋虛名且罷休,歸來聊效晉人游。林間諸子總非俗,肯與野人為友不。
廣文先生居崖州,乃在瓊南天盡頭。洞天大小日觴詠,且喜海外有丹丘。學田頗有檳榔樹,椰子之林租可收。白椰漿清黃椰濁,消渴日飲如黃流。檳榔花甜勝于子,回甘不用南扶榴。崖人沐浴汝膏澤,詩教亦稍知溫柔。漸將禮義變蠻俗,更使文章為脯脩。十年不遷崖人喜,賢師教化天所留。道行豈惜浮漲海,官貧亦勝為黔婁。橐中沉速定多少,與黎相易惟肥牛。黎娘愛針及紅布,持之易香長滿篝。好香亦未損清德,君于五指還冥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