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郝雪海侍御
龍性詎能馴,依然七尺身。誰從燎原日,還憶徙薪人。
肝膽酬明主,風霜老逐臣。孝陵松柏淚,沾灑又重新。
血戰蠶叢日,愁云壓閬中。謗書翻置獄,刀筆敢論功。
又失巴西險,何時劍外通。憑君重草檄,早為破田戎。
龍性詎能馴,依然七尺身。誰從燎原日,還憶徙薪人。
肝膽酬明主,風霜老逐臣。孝陵松柏淚,沾灑又重新。
血戰蠶叢日,愁云壓閬中。謗書翻置獄,刀筆敢論功。
又失巴西險,何時劍外通。憑君重草檄,早為破田戎。
人的剛烈性格怎會被馴服,你依舊保持著堂堂七尺之身。在局勢如燎原烈火般危急時,還有誰會記得事先提出良策之人。你以赤誠肝膽報效賢明君主,卻在風霜中漸漸老去,淪為被放逐之臣。孝陵的松柏仿佛也在落淚,淚水又再次灑落。在如蠶叢氏般艱難的血戰之日,愁云籠罩著閬中。誹謗的文書反而讓你入獄,刀筆小吏怎敢來論功。又失去了巴西的險要地勢,何時才能打通劍外的通道。希望你重新起草檄文,早日擊敗田戎。
龍性詎能馴:比喻人的剛烈性格難以馴服。詎,怎。
徙薪人:指事先提出良策避免災禍的人。
明主:賢明的君主。
逐臣:被放逐的臣子。
孝陵:指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蠶叢:傳說中古代蜀國的開國君主,這里形容戰事艱難。
閬中:地名。
謗書:誹謗人的文書。
刀筆:指刀筆小吏。
巴西:地名。
劍外:指劍門關以南地區。
草檄:起草檄文。
田戎:人名,東漢初地方割據勢力。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可能處于社會動蕩、戰事頻繁時期,郝雪海可能因剛正不阿而遭人誹謗入獄,作者有感于其遭遇和國家局勢,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的贊賞、同情和對國家前途的憂慮。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郝雪海的贊美與同情,同時關注國家局勢。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運用多種表現手法使詩歌內涵豐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現實和文人之間的情誼。
平昔無才可致君,此生何處欲超群。今逢四海干戈動,猶得山間臥白云。偶攜琴劍入山來,驚覺高僧定里回。扶下繩床始開眼,嗔人馬跡涴蒼苔。幡竿插入千巖底,鳥語飛來絕壁間。洞口行人迷處所,不知鐘梵鎖孱顏。山腰危殿倚青蔥,知是云峰第幾重。恐有書生來問道,為憑輕打飯前鐘。奇峰削出青蓮萼,遠溜縈回碧玉環。氣接混茫藏句法,不知誰與破天慳。洞里花開透碧霄,溪橫三繞赤欄橋。他年橋斷人迷路,咫尺山源萬里遙。昔人騎鶴嶺頭歸,應有仙居在翠微。絕壁蒼藤無處問,時聞清唳揭云飛。破臘山桃已盛開,飛花無數點青苔。莫教流出前溪去,引得魚舟入洞來。巖下逢人說亂離,十年眼底厭旌旗。邊塵復暗江南路,堪羨山僧總不知。偉岸棱棱似立朝,巍峨冠劍想風標。可憐有貌無肝膽,何用昂然近紫霄。
盛冬十一月,調笑酒壚傍。玉壺出纖手,索女弄絲簧。
人家點綴荻花林,水繞階除雪濕衿。最是疏籬與脩竹,腳根半入小河深。
小茅山下三間屋,養默齋中萬卷書。竹帛散馀嗟往事,海桑遷后復吾廬。檐頭樹色低侵帙,門里泉流曲貫除。想見日長佔畢倦,時來憑檻數游魚。
十載相違一見君,何堪歲晏又輕分。南風十日不成雪,一雨滿山都是云。滑滑長途宜自重,蕭蕭孤驛不堪聞。周原郡邑咨詢遍,為吊斯民志獨勤。
卷卷穗帷輕,空堂晝哭聲。衣冠遺故物,杯案若平生。白馬有悲送,赤車非古行。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銘旌。
翰墨樓家似錦裁,湖山仙馭覺朝來。平生只許春風渡,高枕休教蝶夢回。一樹梅花香入夢,幾杯竹葉綠開懷。壁間相照惟明月,幽篁添得真快哉。
昕鼓聲遲日色暾,鵠袍如霧擁橋門。迎風柏葉翻云影,過雨芹芽滴露痕。謾倚三年博士席,長懷百歲老人村。吾宗祭酒金鑾客,多謝新詩細與論。
隴樹千行立,溪云一縷生。登山復涉水,正是蜀中行。
清雨氣候變,移船孤石灘。已行千里馀,始驗初冬寒。暫解霧露毒,稍知江山寬。新人異言語,故事同憂歡。思昔夏后氏,封建天南端。伯業起句踐,世遠子孫殫。無諸佐大業,遂作漢王官。身受閩君策,白日海澄瀾。至今崇臺上,列戟絢衣冠。古來樹名節,于此事常難。惟有精英在,青霄明羽翰。
巨廈煌煌轎車疾,其旁賒飲兩頑愚。我除債外無長物,君只杯邊是勇夫。大道沉淪平莽海,小人跋扈走狂魚。醉馀但喜重陽近,一笑同來灌菊區。
山人水竹居,畫圖看更好。十年不歸來,茅屋秋風老。
寒食家家祭埽忙,不禁客淚欲沾裳。故園邱隴千山隔,不得隨親奠一觴。
五月王師大合圍,石如雨下矢如飛。健兒不識書生面,夜半挑燈認繡衣。
車遙遙,聲轔轔,西風吹車滿面塵。阿郎愛走長安道,不惜愁老閨中春。車遙遙,去如箭。郎歸來,早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