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源六題 其六 日休亭
分外鑿私智,役役壯且老。
此生本自然,何者削窘我。
止水觀而心,運用無不可。
玉液靜中味,萬累門外過。
時復一杯酒,聊用沃心火。
分外鑿私智,役役壯且老。
此生本自然,何者削窘我。
止水觀而心,運用無不可。
玉液靜中味,萬累門外過。
時復一杯酒,聊用沃心火。
人們總愛額外地運用個人的小聰明,忙碌一生從壯年到衰老。人生本就應順應自然,是什么讓我如此窘迫呢?像靜止的水一樣觀照內心,無論做什么都可行。靜靜品味玉液瓊漿的滋味,各種煩惱都能拋在門外。時不時喝上一杯酒,姑且用來澆滅心中的煩躁之火。
分外:額外。
鑿私智:運用個人的小聰明。
役役:忙碌不停的樣子。
止水觀而心:像靜止的水一樣觀照內心。
玉液:這里指美酒。
萬累:各種煩惱。
沃:澆。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世俗紛擾、人們追名逐利的環境中,他對這種現象不滿,從而追求一種順應自然、內心寧靜的生活,于是創作此詩來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倡導順應自然、追求內心平靜,批判過度運用小聰明的行為。其特點是語言質樸,哲理深刻。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自然生活的追求。
城中蓮子買將歸,未問嘗新早與遲。偶憶涌金門外曉,畫船帶露摘來時。
東潯披卷盡西潯,海水秋連萬頃金。卷里我能題百首,溪蓬斟酒莫辭深。
待我懸車返故山,相從吹笛月明間。鷺江螺浦尋漁伴,便勝神仙共往還。
玉殿垂衣儷典墳,矞云承澤浹乾坤。歸馀不數秦終閏,紀歷重瞻漢后元。萬里耕桑環海域,一溪漁釣老煙村。愿聞龔魯為州邑,亦欲承風造羨門。
問君竹亭何處所,言在龍山之陽荊江之滸。江水渺渺山青青,水邊種竹中作亭。山風時來奏竽籟,江月下照凝霜冰。當時作亭亦漫爾,人誦公清名日起。皇孫題榜郁嵯峨,清風幾處表行窩。武夷山前溪水碧,越王城上海云多。秋臺月冷霜華重,心繞南云不成夢。起來揮翰走新圖,要我題詩作清閧。竹亭竹亭今若何,自公來后幾人過。鴻爪雪泥增悵望,石闌苔徑想婆娑。君不見召南茇舍終煙草,惟有甘棠一曲千古被弦歌。
使者清秋擁漢槎,五云回首望京華。傳經南國推高第,執憲巾朝屬世家。紫氣欲臨滄海日,綵毫先動赤城霞。還披絳帳延諸少,為報西施剩浣紗。
素宣潔若吳女霜,婷婷倚壁垂虛堂。我來舉目覷未及,已覺滿室生青光。紙上之山靜而黑,有如虎蹲欲搏勢賁張。諦觀山意深無底,一層望過一層蒼;誰叱夸娥馳神力,萬峰疊向一峰藏。峰腳四五欹枝樹,枝間隱隱窺頹墻;嗟爾隱者意不足,隱身之外更欲隱茅房。茅房之側紙之角,三寸留白為滄浪。紙外五湖波浩淼,長飆日夜吹清涼。畫師之筆吾莫測,畫師之魂吾能嘗:似覺五岳四瀆伏紙背,精神透紙噴奇芒。仰觀俯想如木立,欲乞中宵畫前息。淩明扣戶呼朝餐,榻上茫茫馀一席。但見畫中云煙橫絪缊,有人芒杖行水側;回首軒眉似相頷,轉過斜坡形已失。屐聲渺渺回空堂,堂外江山何寂歷。
天庭高議破群奸,先帝曾將侍從班。談笑一辭雙闕去,縉紳遺恨十年間。傾朝每憶劉蕡對,側席才聞賈誼還。言責逡巡非久計,行看鳴玉上鰲山。圣賢中道意何如,歷歷樊川論諫書。要在致君成德業,不當沽直徇名譽。平生忠義傾心際,后日經綸試手初。得意古人多氣義,彈冠應有舊簪裾。
地下青風欲到時,土牛何得解先知。墻邊雪里梅花樹,已借清香入舊枝。
我亦清狂杜牧之,碧山芳草寄相思。古人未必甘低首,貧女何難巧畫眉。九月風情秋扇識,百年心事夜燈知。只今倦著西窗下,且伴黃花讀楚辭。
江州刺史何為者,載酒邀我廬山下。乃翁在山不在酒,邂逅寧辭為君寫。遠公招之不肯留,平生誰省王江州。門前五柳至今在,江邊桑樹水空流。
妾家若耶溪,門扉綠水西。桂月破煙暝,波明楓影低。潮痕暗沙觜,浦影空云飛。蘋洲風未起,待妾采蓮歸。
無為好向無中作,自有瓊蟾照碧崖。盡夜下工常不間,氣固神備產嬰孩。潔庵識破世涼炎,鏟彩埋光自養恬。最有一般真樂處,碧潭掬水弄瓊蟾。庵兒潔凈元無物,只個瓊蟾養在中。功備煉成三五一,光輝南北與西東。儒窮天理釋參禪,道煉金丹法自然。惟有瓊蟾通一貫,頂門具眼法身全。先生本是通儒學,又得神仙正派傳。透得真空成大覺,瓊蟾形兆獨坤乾。
聞說官閑心亦閑,馬蹄日出不知還。落葉滿城秋似水,家家樓上有鐘山。
舟泛長江一葦輕,棹歌齊發浪花生。才看帆腹添風力,便覺船頭響澗聲。涉遠底須登陸路,憑虛真欲上蒼冥。題詩為報偕行客,同是鹍鵬十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