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旱
炎劉何意說乾封,雩罷今看舞燕從。
豈向桑林躬六事,爭歌云漢念三農。
目前生意憐芳草,海內多愁望赤松。
聞道呂梁洪盡陸,軍儲此日又難供。
西郊云起也縱橫,不分星河夜夜明。
近水園林何處綠,向陽葵藿幾時傾。
豈因東海冤猶結,可是弘羊烈未烹。
卻憶吾皇曾步禱,隨車膏雨遍生成。
炎劉何意說乾封,雩罷今看舞燕從。
豈向桑林躬六事,爭歌云漢念三農。
目前生意憐芳草,海內多愁望赤松。
聞道呂梁洪盡陸,軍儲此日又難供。
西郊云起也縱橫,不分星河夜夜明。
近水園林何處綠,向陽葵藿幾時傾。
豈因東海冤猶結,可是弘羊烈未烹。
卻憶吾皇曾步禱,隨車膏雨遍生成。
漢朝為何要談封禪之事,求雨儀式結束如今只見燕子飛舞。難道像商湯那樣在桑林親自履行六件事來祈雨?怎會像周宣王作《云漢》詩那樣關心農民。眼前憐惜芳草還有生機,天下人憂愁盼仙人相助。聽說呂梁洪都干涸成陸地,如今軍糧儲備又難以供應。西郊云起縱橫交錯,不管星河夜夜明亮。靠近水的園林哪里還有綠色,向陽的葵藿何時能傾身生長。難道是像東海孝婦冤案那樣冤情未結,還是像桑弘羊那樣的聚斂之臣未除。回憶起皇上曾步行祈禱,那隨車而來的甘霖滋潤萬物生長。
炎劉:漢朝,漢以火德王,故稱炎劉。乾封:帝王筑壇祭天的盛典。
雩:古代為求雨而舉行的祭祀。
桑林:商湯曾在桑林祈雨,親自履行六件事。
云漢:《詩經·大雅》中的一篇,周宣王時大旱,宣王作此詩以禱旱。三農:指春、夏、秋三個農時。
赤松:赤松子,古代神話中的仙人。
呂梁洪:在今江蘇徐州東南。
弘羊:桑弘羊,漢武帝時的理財家,主張鹽鐵專賣等政策。
步禱:步行祈禱。
膏雨:滋潤作物的霖雨。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當時社會遭遇嚴重旱災,農業生產受影響,軍糧儲備也面臨困難。詩人目睹百姓疾苦,對朝廷應對旱災的措施有所不滿,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旱災給社會帶來的危害,表達對百姓的同情和對朝廷的期望。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狀況。
酒樽間,詩侶散。寂寞鎖深院。
冷蝶尋來,尚有幾枝顫。
可憐風緊霜濃,東籬秋老,愁煞個、淵明無伴。
相思怨。眼前多少凄涼,空自付歸雁。
休說銷魂,人瘦有誰管。
趁它疏影殘香,馀情同訴,依舊把、黃昏簾卷。
小席百錢,大席一金。
何功何能,為世所欽。
竟日嗛嗛,疏懶難支。
夜深人靜,我讀書時。
古鏡無光,當臺自照。
森羅絕影,覿面難逃。
行不言之令,坐致太平。
贊無為之化,六國晏清。
天高地厚,水綠山青。
山青青,水泠泠。
湘西古渡夕陽明,岳足當檐開畫屏。
景陽鐘動曙光開,丹鳳城中春色來。
遂有登墻能急喚,多因出谷重相催。
臨風幾處生芳草,度曲紛然倚落梅。
一入深林聊自語,漢廷原有碧雞才。
聲聲啼鳥勸提壺,得遂初懷本不圖。
老樹幾株閑侶伴,方塘半畝小江湖。
筵前奉母攀花舞,醉后呼兒當杖扶。
多少邯鄲枕上客,問他此樂夢曾無。
鐘聲百八出疏寮,霸業崢嶸轉瞬銷。
宮闕何年開法剎,河山終古咽寒潮。
光搖珠海東西塔,夢斷羅浮上下橋。
欲覓南能論興廢,菩提葉落影蕭蕭。
仕路人難定,憂深夢亦勞。
主恩原海岳,吏議析秋毫。
月滉魚龍臥,云寒雁鶩高。
蹉跎寧足問,吾道本蕭騷。
河流屈曲抱清灣,徙倚船窗望碧山。
塔在暮煙殘照里,人居修竹茂林間。
沿堤綠柳開嬌眼,夾岸紅梅破醉顏。
蕩槳吳歈歌斷續,枝頭相答鳥間關。
海靜江澄玉雪腮,
何年和月下瑤臺。
卷中不敢端詳看,
曾得君王一笑來。
發已星星帶已寬,
徐卿猶自客長安。
家山竹好無由看,
漫種庭心一兩竿。
同時鎖深院,輪日直寒廳。所得期無喜,忘情在不經。
桃心隨雨碎,柳眼向人青。早晚連鑣去,春郊約罄瓶。
案積云堆影,庭虛谷應聲。榜笞非所事,杖履有馀清。
靜徑牽情數,芳林照眼明。相逢得佳侶,尤足慰營營。
哀絲豪竹日紛紛,聽罷秋娘唱勸君。莫怨近來蹤跡斷,郎情原不薄秋云。
薄命花開檗海深,年年春色任浮沉。可知聽雨秋齋夜,灰盡冬郎一寸心。
回首歡場舊識多,花能勸酒鳥能歌。蕭娘老去云英嫁,輒遺英雄喚奈何。
白圭原不玷閑情,自信心如井水清。錦障愿開三萬里,護他煙月燕和鶯。
材薄知無補,微官負讀書。梵宮金布地,歌館玉為裾。鉦鼓三城戍,桑麻萬井虛。永懷愁絕處,孤燭夜分馀。
天意知何極,瘡痍苦未痊。西人方暴骨,東國尚侵邊。忠諫須投竄,憸邪自保全。顧瞻猶寸祿,長使百憂煎。
尊前云起,望中煙合,是處離愁如織。
煙云明日又相逢,怎便把、人兒分劈。
輕簫屢咽,好花頻落,也為今朝珍惜。
縱然沉醉不知離,酒醒后、如何過得。
吾才如蹇人,何計逐奔馬。
吾文如丑女,惟藉粉黛假。
向來已歸休,畢志向林下。
塊然一愚公,初不系用舍。
國恩定難報,衰涕時一灑。
人本不勝天,豈復論眾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