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函谷關和壁間韻
行李蕭條風露寒,無端西笑上長安。
入關翻訝聞雞早,下阪方知勒馬難。
塵世寄身同歷劫,河山放眼且憑欄。
前途儻遇騎牛叟,尚有名經要借看。
行李蕭條風露寒,無端西笑上長安。
入關翻訝聞雞早,下阪方知勒馬難。
塵世寄身同歷劫,河山放眼且憑欄。
前途儻遇騎牛叟,尚有名經要借看。
行李簡單,在風露中倍覺寒冷,無緣無故歡笑著西去長安。進入函谷關反而驚訝雞鳴太早,下山坡才知道勒住馬很難。在塵世中寄身如同經歷劫難,放眼河山暫且憑欄遠眺。如果前方遇到騎牛的老子,還有他的《道德經》要借來看看。
行李:指行裝。
無端:無緣無故。西笑:典出《漢書·揚雄傳》,指西入長安。
翻訝:反而驚訝。聞雞:古代雞鳴后開關放行。
阪:山坡。勒馬:拉緊韁繩使馬止步。
歷劫:經歷災難。
儻:同“倘”,倘若。騎牛叟:指老子,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名經:指《道德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應是前往長安途中,當時社會或許存在著一些動蕩或不如意,詩人在旅途中感慨人生,借景抒情、借典表意,表達自己的心境和追求。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旅途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思考。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將旅途經歷與歷史文化相結合,富有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經典之作,但也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文學素養。
一自金鑾陡下坡,更無津可問明河。云蒸黃野風寒薄,雪皎皓庭幽思多。高艷未能攀屈宋,寒灰聊復撥陰何。聚星堂上如相問,竟日長镵對短蓑。
凡夫何必問前身,人在中年但作人。未了鉛華品莊道,果然命運在基因。鍵敲詩句嬉諧罵,語涉天機怪力神。他日誰修文學史,休將個性等輕塵。
千金買鉛刀,佩者增意氣。豈知豐城匣,云深不知處。道逢張與雷,握手笑相謂。靈物寧終潛,時來會飛去。
喚起龍泉與泰阿,孤君知我日摩挲。生憎食虎狻猊少,死厭嘲龍蝘蜓多。神物夜鳴殊未已,佞臣頭好欲如何。酒酣耳鼻生風火,百讀王郎斫地歌。
圩田元是一平湖,憑仗兒郎筑作圩。萬雉長城倩誰守,兩堤楊柳當防夫。何代何人作此圩,石頑土膩鐵難如。年年二月桃花水,如律流歸石臼湖。上通建德下當涂,千里江湖繚一圩。本是陽侯水精國,天公敕賜上農夫。南望雙峰抹綠明,一峰起立一峰橫。不知圩里田多少,直到峰根不見塍。兩岸沿堤有水門,萬波隨吐復隨吞。君看紅蓼花邊腳,補去脩來無水痕。年年圩長集圩丁,不要招呼自要行。萬杵一鳴千畚土,大呼高唱總齊聲。兒郎辛苦莫呼天,一日修圩一歲眠。六七月頭無點雨,試登高處望圩田。岸頭石板紫縱橫,不是修圩是筑城。傳語赫連莫蒸土,霸圖未必賽春耕。河水還高港水低,千枝萬派曲穿畦。斗門一閉君休笑,要看水從人指揮。圩上人牽水上航,從頭點檢萬農桑。即非使者秋行部,乃是圩翁曉按莊。
行臺西接大明湖,細柳新荷入畫圖。海石風光今古意,品題殊覺少陵孤。
人天遍放白毫光,魍魎妖蟆靜自藏。露泛紫蘭偏映酒,云遮紅蕊更移床。樓頭人倚今宵笛,雁足書封昨夜霜。懷土自傷留滯久,愿隨流影到吾鄉。
寒梅香動月初輝,面面山光逼四圍。最喜春風解人意,時穿花里入柴扉。
吹花嚼蕊橋邊路,衣袖常沾草木馨。更聽綠珠三弄笛,為君一洗海風腥。
龍子遺將海藏方,換除煙火世間腸。三花樹頂千秋雪,七寶宮中萬杵霜。瓊管綠簫通廓落,碧文金檢佩琳瑯。松門晝掩煙蘿合,獨在峰頭侍紫陽。
不寄私書不弄琴,未曾識面早情深。翻嫌青鳥傳言語,一句能關兩地心。
鸞鏡前過見發眉,星星已是染霜衰。鏡中之我何真實,鏡外之人卻是誰。輪囷世界至何期,草木癡騃那得知。色駁或呈無限意,生涯美豈在終時。早課曉窗懸燭痕,何須雞唱定晨昏。疏星漸落如先哲,笑我仍為寄旅人。
聞說桃源萬樹花,遨游端為惜春華。煙霞深閉仙人宅,魚鳥偏鄰處士家。湖面流光浮日去,山圍斷處倚云遮。杖頭剩有青蚨在,綠酒頻沽不用賒。
堂前可栽竹,墻下可樹桑。更祈廣阡陌,稼苗無害傷。治生喪亂后,真如反屠羊。富貴非所愿,淳風仰羲皇。
昨晚猶孤棹,今朝獨木橋。千峰旌旆遠,萬里鬢容銷。歸鳥入云定,殘花過雨飄。交南消息近,客意一疏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