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十二背詩
瞿塘關里異乾坤,石狹山深日氣昏。
行過西陵天亦晚,浪平風暖下荊門。
瞿塘關里異乾坤,石狹山深日氣昏。
行過西陵天亦晚,浪平風暖下荊門。
瞿塘關里仿佛是另一個世界,石頭狹窄、山巒幽深,日光昏暗。走過西陵時天色已晚,在風平浪靜、溫暖和煦的氛圍中順流而下荊門。
瞿塘關:位于長江三峽瞿塘峽入口處,地勢險要。
異乾坤:指與外面不同的世界。
日氣昏:日光昏暗。
西陵:西陵峽,長江三峽之一。
荊門: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是在長江三峽一帶的行旅途中創作。當時可能詩人乘船經過瞿塘關、西陵峽等地,領略了不同的景色,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詩人的行旅經歷,突出了長江沿岸地勢的變化。其特點是通過景色對比展現旅途心境的轉變。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為后人了解當時長江三峽的地理風貌和行旅情況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秋杪喜新涼。煙淡池塘。團團巖桂作風光。多少水云蕭散意,都付芬芳。雨逐漏聲長。小院回廊。枕邊清夢幾悠揚。只恐四檐聲未斷,洗褪幽香。
無心買酒謁青春,對鏡空嗟白發新。花下少年應笑我,垂垂羸馬訪高人。
長歌短嘆,刻燭連床,他鄉相聚多年。又過殘春,飛紅血染啼鵑。偏嗟別情難說,只許將,迸出毫端。齊歸去,問釣游舊地,無恙山川。異日江云堤樹,約來鴻去雁,地角天邊。萬里扶搖,南溟水擊三千。壯君亦因自壯,把酒杯傾盡離筵。腸欲斷,各揚巾,遙望客船。
空嶺險莫匹,其下連三珠。空嶺宜迅速,三珠宜紆徐。我聞舟人言,潭底通三吳。不知幾千里,荒誕驚鄉愚。我行殊一瞥,豈有神明扶。惟茲石三珠,曲折不一途。穿穴似蟻附,轉磨宜牛紆。去此而適彼,兇避而吉趨。弓躁手自柔,駕輕車不逾。于茲悟妙理,吾學射御乎。
八月暑退涼風生,家家場中打稻聲。穗多粒飽三倍熟,車軸壓折人肩赪。常年縣符鬧如雨,道上即今無吏行。鄉閭老稚迭歌舞,灶釜日饜豬羊烹。
飛淙蘸碧繞巑岏,濯雨芙蓉翠郁盤。玉柙尚馀秦世蛻,金函空掩漢時壇。花明萬樹客初到,云濕一溪春正寒。不是山靈偏見妒,夫容宜傍雨中看。
散盡平湖十里煙,阿誰雙槳采蓮船。風扶翠袖行波面,雨送明珠到葉邊。極斷腸時惟半醉,盡傷情處為繁弦。碧天不肯升秋月,歸向青銅暗里圓。
殘弦少新張,孤琴久難理。回舟抱汝來,棄置復似此,譬彼良友朋,愈疏道深恥。平生所綢繆,焉能缺終始。時迕事竟違,幽情遞變徙。況罹雉羅間,赤舄羞幾幾。晨床蒙蛛絲,宵月嚙鼯齒。慘澹金博山,音斷瑯玕水。中庭買雙鶴,饑鵛鳴未已。舊歡尚零落,新知安足倚。人生慎離合,明發淚清泚。
錦瑟華年怯蘊真。竹枝詞卷伴吟身。為惜分陰勤點綴、肯因循。說法欲敲如意碎,遣愁時劈錦箋新。銀字詩成新曲妙、和陽春。
青山是父白云兒,云散青山總不知。玉兔晝眠云母地,金烏夜宿不萌枝。
春回忽忽到新年,江北梅花也爛然。野店一枝看欲絕,家山千樹見何緣。窺窗曾與人留別,照水還將雪斗妍。拋卻風流逐塵去,空教心折馬蹄前。辜負看花又一春,百年彊半幾年身。未能徇性難違性,且復隨人苦畏人。昨日明朝江北路,千盤萬折隴頭塵。如癡如醉還如夢,漸覺騰騰欲任真。
東抹西涂迫半生,中年何故避聲名。才流百輩無餐飯,忽動慈悲不與爭。
竹涼池館綠荷風,同看吳宮小隊紅。少卻亂紅深處棹,西陵橋北斷橋東。花滿秋城闖水明,鏡中滴露掌中零。曾讎新詠游花下,寫寄城中石與丁。
歸意逐飛鴻。點點書空。愛渠南去曉煙中。不似老人塵土里,一似癡聾。庭院晚來風。還過秋容。舊時與客繞珍叢。有酒不曾無客醉,歡與秋濃。
雄氣堂堂貫斗牛,誓將直節報君讎。斬除頑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