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易吟四十首 其二
太極元無極,
先天異后天。
今人不識此,
讀易豈其然。
太極元無極,
先天異后天。
今人不識此,
讀易豈其然。
太極原本就是無極的狀態,先天之易和后天之易有所不同。現在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讀《易經》又怎么能真正理解呢。
太極:《易經》中的概念,代表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
無極: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形容一種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存在。
先天:指先天之易,一般認為是伏羲所創的八卦,代表自然的、本然的規律。
后天:指后天之易,通常指周文王所演的六十四卦,是在先天之易基礎上的發展和變化。
易:指《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
作者是方回,他生活在宋末元初,當時理學盛行,《易經》作為儒家經典受到廣泛研究。作者可能看到很多人在研究《易經》時不得要領,沒有真正理解其核心概念,因此創作此詩來強調正確理解《易經》基本概念的重要性。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理解《易經》中“太極”“無極”“先天”“后天”等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其特點是語言簡潔,哲理深刻。在文學史上雖不是以文學性著稱,但對于研究當時人們對《易經》的認知和解讀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慚愧輕輿寄仆肩,蛇蟠小徑入層巔。
升高但覺少平地,視下方知在半天。
尺垅寸田皆石級,堵墻椽屋即人煙。
客程到此更風雪,聞一禽聲恐杜鵑。
四海飄零似落花,十年秋鬢帶霜華。
歸無駟馬空題柱,敝盡貂裘忙到家。
觸目半成愁境界,安心旋辦老生涯。
可憐持蟹持杯手,小圃攜鋤學種瓜。
夾岸黃花弄夕曛,歸艎擊汰不堪聞。
愁容政想峩眉月,喜氣遙占峴首云。
酒罷樓頭觀妙算,公余垅畔訪清汾。
明年入奏明光殿,前席雍容細剖分。
向來洛下老書生,今見諸孫更老成。
不復秀才趨試院,已題文學上銘旌。
泛觀今古人亡恨,只有英雄命莫爭。
來吊乍聞妻子哭,依然認作讀書聲。
自從春去后,少省出柴扉。
樹暗鴉巢隠,簷空燕跡稀。
憶山憐有夢,當暑詠無衣。
案上書堆滿,多應借得歸。
盡看山南景,忽思山北游。
屐過云亦動,琴罷月空流。
世上無非熱,林間一似秋。
雖然乍相識,別去也能愁。
一門金玉友,仲也更高明。
天粹仁幾熟,心融義亦精。
有懷殊未究,所論畧施行。
握手悲無日,臨風涕泗橫。
將軍忠憤世無雙,忍見狂童作假王。
全蜀不移唐日月,四州重著漢衣裳。
節旄凜凜風霜在,兄弟班班史傳香。
若使中營星未殞,生擒頡利到龍荒。
伊昔天邊望藁砧,天邊魚鴈幾浮沉。
機番白苧和愁織,門掩黃花帶恨吟。
自古詩人皆浪跡,誰知賢婦有關心。
歸來卻抱雙雛哭,碑刻雖深恨更深。
廬山解夏洪山去,自到山邊葉已飄。
鴻鴈影多憐塞近,交朋書少覺身遙。
屢游騎慣將軍馬,不飲還封道士瓢。
心憶清吟更岑寂,玉京誰與話寒宵。
城古似盤盂,榮分刺史符。
夏新看藕葉,夜久見??珠。
吏過朱方接,山從邵伯無。
文游遺跡在,民俗易相孚。
吟詩夕陽里,相送上瀟灘。
前路逢梅處,同誰倚棹看。
歲窮風力緊,江闊鴈聲寒。
持此呈蘇李,人生識面難。
本有瓜葛舊,況乃桑梓情。
浮云無定姿,飄泊湖溪濱。
春晴百花發,忍對江頭別。
垂楊弄柔絲,含愁不能折。
湖溪故人心,寒潭照秋月。
一別經十年,俯仰傷契闊。
為言山中友,青陽半華發。
春風來戶牖,春雨過庭隅。攬袂送征車,去去不須臾。
借問何人斯,玉立美且姝。慶歷丞相孫,太學學為儒。
一日上震怒,大奸伏其辜。議者不深計,但惟和是圖。直欲函其首,而往獻匈奴。
君言國大柄,不過賞與誅。況此非常刑,何言歸之歟。日月天之經,山河地之樞。綱維在名分,臣子當力扶。大義儻一失,自今難枝吾。
此事如君家,曾老姑之夫。又如和議初,編修澹齋胡。精誠貫金石,勇氣激頑懦。北庭聞此言,何敢更兇愚。公卿顧之嘆,識者空嗟吁。
有如此英才,一第豈足污。便當司獻納,朝夕贊廟謨。奈何遺之外,沈浮在江湖。應聘入賓筵,萬里來成都。
我昔聞其名,英聲震八區。今幸見其面,堂堂六尺軀。胸中浩無際,萬卷儲經郛。開口論世事,不訐亦不諛。況茲當才難,所懷真所須。
奉檄過西鄙,敢憚歷崎嶇。西州號陸海,劍外頗焦枯。男耕饑不粟,女蠶寒不襦。連年雖豐登,今其庶矣乎。
撫摩勸薄斂,勞來先蠲逋。疾苦得上聞,歡聲沸道涂。褰裳韓信溪,去就想不拘。徘徊蕭何堰,萬斛收賦租。釃酒李固墓,九原儻可呼。再拜武侯祠,武侯伊呂徒。事業雖不就,千載懸規摹。
一力扶漢鼎,初若甚區區。北震于曹魏,東連于孫吳。馴致河洛間,南望攜簞壺。傳記尚可考,遺跡應未蕪。
曩聞張忠獻,初官斂版趨。慇懃嚴先生,贈言良非迂。具云今漢中,二士山澤癯。引之與為友,道義相涵濡。以此忠獻公,德業日敷腴。
駕言過漢中,愿毋疾其驅。世固不乏士,安知今也無。邂逅或相遇,提攜與之俱。引領星橋邊,云間望歸鳧。
少年曾讀石屏詩,老去江湖幸見之。
百倍尋常真足惜,十存八九實堪悲。
蛙鳴蟬噪人爭羨,天巧神功彼自知。
我欲流傳天下去,為求完本補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