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城讀史 其三
始皇渡江項籍笑,
魏朝失政高歡譏。
奸雄覘國自有在,
豈必儒者能知幾。
始皇渡江項籍笑,
魏朝失政高歡譏。
奸雄覘國自有在,
豈必儒者能知幾。
秦始皇渡江時項籍發出嘲笑,魏朝政治腐敗高歡加以譏諷。那些奸雄暗中觀察國家局勢是有自己的判斷的,難道只有儒者才能洞察先機嗎?
燕城:地名。
始皇渡江:秦始皇巡游時渡江,項籍看到后說“彼可取而代也”。
項籍:即項羽,秦末起義領袖。
魏朝:指北魏。
失政:政治腐敗。
高歡:東魏權臣。
覘(chān)國:暗中觀察國家局勢。
知幾:洞察事物細微的變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燕城閱讀史書時,有感于歷史上政治局勢的變化和不同人物對國家局勢的洞察而創作。當時社會或許也存在政治不穩定等情況,引發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指出不僅儒者能洞察先機,奸雄也能觀察國家局勢。其特點是借古喻今,通過歷史事例表達觀點。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詩人對歷史和政治的獨特見解。
挾策那知煙水勞,紛紛白雪上征袍。吾家自有駒千里,名世誰看鳳一毛。別后玄談疏竹徑,夢回寒色在蓬蒿。長風滿送飛帆去,直指燕臺漢日高。
王謝堂前柳樹蒼,玉京墳上蘚花黃。無情又逐東風去,落日朱簾幾斷腸。
云黯原昏,沙明潮退,殘楓舞散華年。日晚紅殷,柔柯忽墮枯蟬。蕭蕭秋老香蘭泣,獨臨風、為汝相憐。有難言。冉冉飛霜,漸逼尊前。當時未醉今休醉。悵帝閽誰叩,碧落茫然。莫遣危魂,森寒恐失潯邊。中宵寂寂生涼月,照疏帷、凄斷如煙。恨誰傳。遠訊沈沈,何況幽弦。
胡沙如雪月如冰,白骨棱棱幾十層。血污髑髏將化碧,不知誰作黨中丞。
一滴源頭息息新,每從旱日見天真。涓涓晝夜江湖遠,灑灑乾坤雨露均。煮茗盡供臺上客,研朱還假洞中人。再歌晦老南巖句,始信青山本有神。
天涯羈薄宦,留滯惜年光。琴靜馀單父,車驅自太行。氣佳秋日夕,風灑客衣裳。白雪依然在,承家業擅長。
雨馀蒼翠滴,山影滿城中。谷小人煙合,林疏瘴氣通。峰峰多石筍,處處有花宮。向夕星巖上,搖天一片鐘。
石險天貌分,林交日容缺。陰澗落春榮,寒巖留夏雪。
二妙福山秀,一身當三千。潛心已深造,況乃得其門。路遠夢魂憊,不見八九年。其人天下士,其學百世傳。誰謂室是遠,索我樵云巔。初聞喜不寐,所喜非寒暄。此道期坐進,共入無窮天。
南箕噫氣下南州,幻出焚輪撼不周。有客步虛逢禦寇,何人聞籟過商丘。九天路直鵬嗤鴳,四野塵生馬逐牛。我作斷蓬君更駕,不知誰指復誰鰍。
力扶滄海將頹日,目送西山不盡云。一邑豈能專惠愛,至今天下不名君。
山中寂寞去程賒,莫惜頻頻到酒家。行李蕭然還不倍,擔頭顛倒插梅花。
老去孤黃奶,愁來賴曲生。客居宜落寞,寒事費經營。歲稔鍛聲急,夜長燈影明。深懷不成寐,四壁候蟲鳴。
甕間吏部姓名池,僧舍人家傍水涯。黍熟稻香俱可飯,橙黃橘綠最宜詩。
無不長沙吊賈生,賈生也自吊靈均。頭陀暗里爭餐鲙,卻把乾魚哭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