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謁虞帝廟
洄溯牂牁路,蒼梧萬里遙。
空山來黻冕,虛壁奏蕭韶。
瞻拜儀容古,追思揖讓朝。
衣冠猶想像,盛德邁唐堯。
洄溯牂牁路,蒼梧萬里遙。
空山來黻冕,虛壁奏蕭韶。
瞻拜儀容古,追思揖讓朝。
衣冠猶想像,盛德邁唐堯。
逆著牂牁江的水流前行,蒼梧山在萬里之外顯得那么遙遠。空蕩蕩的山間仿佛虞帝的衣冠儀仗到來,空蕩蕩的墻壁似乎傳來了《蕭韶》之樂。瞻仰虞帝古樸的儀容,追思他禪讓的圣明朝代。仿佛還能想象出當時的衣冠盛景,虞帝的大德超過了唐堯。
洄溯:逆流而上。牂牁(zāng kē):古水名。
蒼梧:傳說中虞舜葬地,在今湖南寧遠東南。
黻冕(fú miǎn):古代禮服和禮帽,這里指代虞帝的衣冠儀仗。
蕭韶:相傳為虞舜時的樂曲。
揖讓朝:指虞舜以禪讓方式傳位的圣明時代。
邁:超過。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前往城東虞帝廟祭祀時,有感于虞帝的禪讓美德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對古代圣君賢主的尊崇風氣,詩人借此表達對理想政治和高尚品德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虞帝的禪讓盛德。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悠遠,想象豐富,語言古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古代圣君的追思和崇敬。
平波細若剪,遠岫膏于沐。嗒坐舫齋中,空翠時一撲。
湖上采花人未歸,蘇堤柳色妒春衣。踏青兒女歌聲亮,驚起鴛鴦各自飛。
客況多堪笑,歸舟靜擁衾。轉喉常觸諱,對面卻論心。外物家無有,園居念本深。妻孥安短褐,終不羨多金。
寒風變衰草,原野正蕭條。馬嘶人影亂,落月在樹梢。姑蘇四百里,未憚跋涉勞。遙知黃鵠舉,六翮凌云霄。
紅爐深夜醉調笙,敲拍處,玉纖輕。小屏古畫岸低平,煙月滿閑庭。山枕上,燈背臉波橫。
白頭吟后我重吟,海水何如我恨深。外面笙歌里邊淚,一家恩怨兩人心。雙鴛沙暖春全透,孤雁霜寒月半沈。毀卻鸞釵休認火,不知長舌解銷金。
城上高風散鼓鼙,樓頭獨客不勝悲。老嬰世故嗟流落,病念鄉關厭別離。仰面絳霄猶昨日,驚心黃葉又當時。所悲騎省空名累,不是潘郎愛賦詩。
望仙樓上仙人宴,日吐晴虹眸閃電。引杯酌海海欲乾,舉筆向天天亦旋。瑤箋錦襲紫金藤,欲向九重天上獻。青鸞黃鶴未歸來,樓下碧桃開幾遍。
盡山河大地,只作一句道卻。普使有情無情,同向句下明宗。
西風寒巖鞠蕊斑,索米長安得路難。投林倦翼蚤知還,袖手歸來三徑間。云屏萬疊匡廬山,鶴唳猿啼千古閑。
日薰花氣暖徘徊,花影橫斜入酒杯。不見海棠春睡足,可憐江燕晚歸來。煙迷野色自芳草,水落石根空翠苔。誰勸柳陰深且住,有人凝絕在高臺。
半百今過四,十年已拂衣。桑蓬新白社,葵藿舊黃扉。不樂強成樂,知非覺又非。劬勞人已遠,何以報春暉。
歲改星霜近。感人間、春尊木鐸,陽生芳徑。今日鳣堂為君壽,翠箭亭亭堪贈。許白石、清泉照影。不見靈均騷韻外,共梅兄樊弟高題品。宛沂浴,舞雩詠。陽和薰沐凝寒褪。五十年、滄桑閱歷,嚶鳴斯應。無限天涯芳草綠,都付言傳身引。況馀事、詞壇游刃。我有孫枝期挺秀,倘薪傳、史鑒紅專進。桃李頌,弦歌永。
千山靜美,磊塊夾湍奔谷底。蘿戲溪風,萬種柔情眉語中。登巔長嘯,點點青螺爭送抱。地遠天悠,蓬頭跣足亦風流。
連日霪霖此夜乾,滿天星月照虛壇。靈風微動飄鐘磬,清露斜飛濕佩冠。祈報有常群物阜,幽明無間寸心丹。山林野客知何幸,亦入鴛行列后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