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內三絕句 其三
千崖無樹作炊煙,
峽內為生也可憐。
探水得柴如寶藏,
賣茆成俗滿村船。
千崖無樹作炊煙,
峽內為生也可憐。
探水得柴如寶藏,
賣茆成俗滿村船。
千山萬壑沒有樹木可用來燒火做飯升起炊煙,在這峽內生活真是令人憐憫。探尋水源處找到柴木就如同得到了寶藏,賣茅草成為習俗,滿村都是載著茅草去賣的船。
作炊煙:指用來燒火做飯。
探水:探尋水源處。
茆:同“茅”,茅草。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杜甫漂泊至峽內,看到當地百姓生活環境惡劣,缺乏樹木柴薪,只能以茅草為營生,于是寫下此詩,表達對百姓艱難生活的關注。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峽內百姓生活的困苦。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具體生活場景的描寫展現民生疾苦。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杜甫詩歌關注社會現實、反映百姓生活的現實主義風格。
狼藉東風底甚忙,多情應為惜芬芳。香分鏡破依然恨,玉瘞珠藏暗自傷。茂苑笙歌悲往事,趙家姊妹妒新妝。西園多少探春客,爛醉紛紛走鞠場。
眼運尋常欲倒床,扶衰餞子更稱觴。筆端未點無生話,酒面先浮蘇合香。天上朗星明浙水,手中花柳隘平陽。簿書莫廢橫琴樂,看續扶溝舊日□。
五福幾人全。我見君侯得處偏。素著藹然鄉曲譽,喧傳。盡道新官似舊官。五褲復歌廉。竹馬兒童更可憐。萬室春風和氣里,鳴弦。好似今年勝去年。
徒擁河山闊,高城竟自摧。洋風侵閬苑,野馬暗蘭臺。寶鼎歸何日,昆池只見灰。百年多少事,回首不勝哀。
中原無事不粟馬,散牧春皋薦草中。何必西來三萬里,龍媒二駿是追風。徒觀出塞十四萬,詎覺權奇冀北空。不用執驅名校尉,但令苜蓿遍離宮。
勝地欣從六月過,藕花無數滿城河。扶疏亭下竹何在,會義庭前草已多。建郡當年號南宿,懷人此日憶東坡。明朝又過符離店,滿眼云山翠似螺。
三水西頭紫石磯,舊時桃葉此扃扉。綠蘿生長存閭井,碧玉人家本細微。樹解生珠瓊蚌似,花能吐鳳赭桐希。擬從雙角攜公姥,孺子宮邊白首歸。
白酒頻斟當啜茶,何妨一醉野人家。據鞍又向岡頭望,落日天風雁字斜。
仆本幽并兒,抱劍事邊陲。風亂青絲絡,霧染黃金羈。天子既無賞,公卿竟不知。去去歸去來,還傾鸚鵡杯。氣為故交絕,心為新知開。但令寸心是,何須銅雀臺。
勝地深深際,霏煙瀲瀲重。春回三徑里,人在萬花中。曲岸依瑤圃,回流對碧峰。輞川馀畫幅,詩思苦為工。
關塞秋風霜葉飛,又聞跨馬出邊陲。多卿為國忘勞瘁,老我懷賢惜別離。萬里屢勤鴻雁信,一緘遙荅鳳凰枝。保民有志堅如石,想見西人載路碑。
春光無遠近,都訝艷陽時。蝶稚初涂粉,蠶眠欲咡絲。隴云歸雁早,海日到窗遲。惆悵芳菲里,佳期那得知。
床頭一帙五千言,竹里柴扉晝不喧。酒似桃花春似海,避秦何必武陵源。
風物湖中好,家家白板扉。浮云去水近,返照入林微。潮落漁磯淺,江寒雁影稀。晚來砧韻起,是處搗征衣。
高堂鶴發正垂絲,司諫能忘囑別時。幾載望云勞遠夢,三春抗疏訂歸期。君從臣有寧親旨,兒抱孫歌祝壽詩。稱意人間惟此樂,送君真動百姑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