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明妃背立圖,為梁季存廣文麟章題
漫道和戎無策。別有英雄巾幗。雁雪滿天寒。背人看。
博得君王長恨。那忍琵琶多怨。省識畫圖容。鬢云松。
漫道和戎無策。別有英雄巾幗。雁雪滿天寒。背人看。
博得君王長恨。那忍琵琶多怨。省識畫圖容。鬢云松。
別說與匈奴和親是沒有辦法的策略,還有像王昭君這樣的巾幗英雄。大雁在漫天風雪中,天氣寒冷,她背對著人暗自凝望。她贏得了君王長久的遺憾,又怎忍心彈奏出那么多哀怨的曲調。漢元帝這才看清她真實的容貌,此時她發髻蓬松。
漫道:別說。
和戎:與少數民族議和,此指漢朝與匈奴和親。
巾幗: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借指婦女。
省識:細看、識別。
鬢云松:形容發髻蓬松。
此詞為梁季存的《明妃背立圖》題詩。王昭君出塞和親是歷史上著名的故事,作者可能是有感于王昭君的事跡,借題畫詞來表達自己對這一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
這首詞主旨是贊美王昭君的大義和批判漢元帝的昏庸。其突出特點是情感表達深沉,借景抒情與敘事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從側面反映了人們對昭君出塞這一歷史事件的思考。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
上蔡東門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歸。 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云陽血染衣。
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 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長安。 帝王苦竭生靈力,大業沙崩固不難。
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 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嬴政鯨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虜諸侯。 山東不是無公子,何事張良獨報仇。
明妃遠嫁泣西風,玉箸雙垂出漢宮。 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為和戎。
一年兩度錦城游,前值東風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 山牽別恨和腸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游客長城下,飲馬長城窟。馬嘶聞水腥,為浸征人骨。 豈不是流泉,終不成潺湲。洗盡骨上土,不洗骨中冤。 骨若比流水,四海有還魂。空流嗚咽聲,聲中疑是言。
秋聲昨夜入梧桐。雨濛濛。灑窗風。短杵疏砧,將恨到簾櫳。歸夢未成心已遠,云不斷,水無窮。有人應念水之東。鬢如蓬。理妝慵。覽鏡沈吟,膏沐為誰容。多少相思多少事,都盡在,不言中。
雨後輕寒天氣。玉酒中人小醉。乍報一番秋,晚簟清涼如水。忺睡。忺睡。窗在芭蕉葉底。
宿雨催秋物,清風卷歲華。 殘蜩初去柳,寒蝶尚尋花。 密篠留蒼霧,紅梨染落霞。 城頭八九子,日昃亂啼鴉。
風蕭蕭。驛亭春信期春潮。期春潮。黃昏浮動,誰在江皋。碧云冉冉橫溪橋。瓊車未至馀香飄。馀香飄。一簾疏影,月在花梢。
瓊質仙姿、縞袂清格,天然疏秀。靜軒煙鎖黃昏后。影瘦零亂,艷冷瓏璁,雪肌瑩暖,冰枝縈繡。更賦風流,幾番攀贈,細捻香盈手。與東君、敘暌遠,脈脈兩情有舊。 立久。閬苑凝夕,瑤窗淡月,百琲尋芳,醉玉談群,千鐘酹酒。向此,是處難忘瘦花,送遠何勞垂柳。忍聽高樓,笛聲凄斷,樂事人非偶。空余恨,惹幽香不滅,尚沾春袖。
雪江明,練靜波聲歇。玉浦梅英初發。隱隱瑤林堪乍別。瓊路冷,云階滑。寒枝晚、已黃昏,鋪碎影、留新月。向亭皋、一任風冽。歌起郢曲時,目斷秦城闕。遠道冰車清徹。追念酥妝凝望切。淡佇迎佳節。應暗想、日邊人,聊寄與、同歡悅。勸清尊、忍負盟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