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盛伯希祭酒
郁華閣里警秋聲,道在忘身況強名。
十葉承華真帝胄,五經通貫老儒生。
如聞撫劍憂邊塞,復此銜杯樂圣明。
未敢勸君焚芰制,寂寥太學想陽城。
郁華閣里警秋聲,道在忘身況強名。
十葉承華真帝胄,五經通貫老儒生。
如聞撫劍憂邊塞,復此銜杯樂圣明。
未敢勸君焚芰制,寂寥太學想陽城。
在郁華閣里聽聞秋聲警醒,秉持大道之人忘卻自身,更不在乎虛名。您是傳承十代的皇室后裔,卻精通五經像個老儒生。聽說您撫劍憂慮邊塞安危,又能舉杯為圣明之世歡樂。我不敢勸您舍棄高潔志向,太學寂寥讓人想起那堅守自我的陽城。
郁華閣:可能是盛伯希居住或常去之處。
道在忘身:秉持大道而忘卻自身。
強名:勉強追求虛名。
十葉承華:指傳承十代的皇室后裔。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撫劍:手握劍柄,有憂慮、憤慨之意。
銜杯:舉杯飲酒。
焚芰制:出自《離騷》,這里指放棄高潔志向。
陽城:唐朝人,曾任國子司業,堅守正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可能邊塞局勢緊張,詩人有感于盛伯希作為皇室后裔卻有儒生的學問和憂國之心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盛伯希的學問、品德和憂國情懷。其突出特點是將人物身份與形象、情感與志向巧妙融合,用典自然。在文學上體現了傳統贈詩的特點,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真摯情感和敬佩。
秋山何處無紅樹,君歸獨向秋山去。霜錦千章照客衣,林霞一片隨行屨。幾曲云林到武夷,幔亭高處坐題詩。南天氣暖無冰雪,直到春花憶此時。
王喬飛鳧舄,東方金馬門。從宦非宦侶,避世不避喧。揆予發皇鑒,短翮屢飛翻。晨趨朝建禮,晚沐臥郊園。賓至下塵榻,憂來命綠樽。昔賢侔時雨,今守馥蘭蓀。神交疲夢寐,路遠隔思存。牽拙謬東汜,浮惰及西昆。顧循良菲薄,何以儷玙璠。將隨渤澥去,刷羽泛清源。
近海松濤引百川,不堪流水似流年。人登畫閣忘南武,誰立空山憶九賢。亂草有花皆宿蝶,夕陽無地不侵煙。三城雞犬非前物,鼠雜狐貍踞稻田。
先朝遺勝有高臺,曉日登臨霽色開。望似泰山標日觀,氣如滄海射蓬萊。五云彩徹層霄迥,萬里輝騰八極回。任是陽光能被遠,蒼涼先向此中來。
曠浦澄天濕曉煙,智人樂釣穩沙前。蓑輕雨霽云收谷,釣擲綸拋水映船。舉棹欲歸汨月上,掛帆已近暮云邊。汀蘆處處飛螢火,照徹漁村飲不眠。
野澗潮平度馬遲,閑門幽徑出疏籬。蜩驚落木翻金奏,歌愛耕聲疊竹枝。老大立言須不朽,尋常揮翰卻無羈。龍山果有來朝約,醉插黃花亦不辭。
欺人一任雪堆頭,豈復長懷身外愁。涉世自知今已慣,風波應不覆虛舟。
洗墨臨池客,移家住近江。越山青隔岸,偏入學書窗。
燕許文章筆,片言輕萬金。先人十詩序,孝子一生心。入手方為寶,三年等到今。九泉應有望,取璧照山林。
岷峨萬里水,東下阻金焦。淼淼連三楚,茫茫送六朝。亂帆隨白鳥,哀角響青霄。京口英雄地,摴蒱未寂寥。
遠度山橋野興遲,輞川何處問王維。繁花翠合迷深徑,細柳青垂護短籬。棲雀門前初近午,聽鶯林外亦多時。漫從笑語晴川上,一舸春風泛碧漪。
奉禮徒員外,京師枉治中。二郎槐不做,四老橘成空。三鳳壁巖子,雙龍寶劍雄。萬人真莫贖,愁絕老坡翁。
白日過駒隙,玄發成衰翁。升天無八翼,苦志懷晨風。晨風不可企,下界塵冥濛。去去藐八極,安能離彀中。為馬或為牛,吾將安適從。宿昔夢見君,晨起得詩冊。詩中意如何,閔我遠行役。上言久別離,下言長寤擗。世無魯陽戈,誰能回白日。白發一夜生,為君隱陫側。
自斷榮枯休問天,看朱成碧總非然。繁華落盡秋風里,陸地花開又一年。
兀坐掩房櫳,捧心詎嬌態。聞說金張兒,懶出堂前拜。